经济增长的制度要素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和深化,“以改革促发展”的口号也被更多的提到。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制度的转型经济体而言。在对转型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转型标准即改革的方向及目标。然而,效果却迥异,有的经济体获得经济成功,有些则陷入长期的停滞。改革的途径大体上是改革和完善制度,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虽然正式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传统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增长,沿海地区经济优于内陆的原因之一就是“遵守诺言”的态度和方式,规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维系社会中所形成的“非编码”的知识及“人与人之间的合同”。经济增长本身是包含制度优化的,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某些国家的起飞归结于当时偶然因素造成的制度优势,进而引发了经济的增长,接下来的过程便是经济增长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制度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具有优势。对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现在的经济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当前国际上,对于制度的理解有一种趋同的态势,即市场化和私有化。然而在分析中发现,对于各个层面来讲,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市场化进程,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不容小觑,只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制度改革和安排,国有企业的垄断就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芬兰的成功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失败,可以很好的说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在对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中,毋须特别在意其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效果。因为不管从哪方面来度量,只是抓住了制度的一角,所做的就是从整体上理解制度的完善确实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少寻租行为发生,让更多的投资进入生产活动等方面,完善的制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文对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文章以现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于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从时间尺度上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出发,联系制度对于中国各省区以及35个中心城市经济差异的分析,分析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解释,为实证分析提供基础。本文搜集了中国层面上1984年至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2010年中国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2010年中国35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或截面数据模型,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文章的分析中,制度与技术进步、资本投入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并且经验研究表明制度对于促进二者的发展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从小的方面来讲,用政府的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之时,其通过TFP作用于经济增长。在其与寻租活动的分析中,制度的完善可以降低寻租活动的边际报酬,进而减轻市场主体参与寻租活动的程度,让更多的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中来。结合对于其他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这些变量之间存在莫衷一是的因果关系。如上所述,在历史偶然和路径依赖的强化下,优势得到强化,处于劣势地位的经济体要想追赶上,则需要学习其先进的制度体系,而不单纯地引进技术和管理技能。对于制度与经济增长分析,引入了一个分析的步骤和模型,目的在于辨别首要的影响因素,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解决。中国改革之际所遇到问题,在国家采取的异于华盛顿共识的政策中得到解决,之后的路怎么进行,更需要因地制宜。经济中的问题都是环环紧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以斧正无形之手所引发的市场失灵、外部效应、道德风险等问题。由此,政府的政策也即正式的制度,在发挥作用之际又多了一个渠道。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在对中国、省区、城市各个层面的实证分析之中,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差异的解释程度更大,然而结合前文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制度作为基础的要素,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以及其他的中间要素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寿险业作为金融保险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寿险业向来有“渠道为王”的特点,因此,营销渠道的发展决定着寿险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 
本文运用广义谱法,基于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秒数据,以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均值可预测性和方向可预测性,研究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
2008年,面对强势而来的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将四万亿投入市场以此刺激需求、稳定增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在危机时期带来的是爆发式的融资需求和大规模的地方项目投入。但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面临的政府债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截至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达到10.71万亿元。到了2011年,单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就已追平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随着地方政府债
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投资是派生需求,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为了消费,如果消费萎靡不振,那么投资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