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度出现了乱收费问题,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措施也随之产生。乱收费使得义务教育变了味,教育开支成为不少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部分贫困家庭子女因经济拮据,无奈只能辍学。此外,乱收费现象也给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免费性蒙上了一层阴影,背离了党和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初衷。鉴于以上种种负面影响,乱收费现象必须得到制止。 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行政主体不作为等。我们常常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上述所说的外部影响因素上,却忽视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本源——政策。政策本身是否规范、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往往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试图对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针对的是政策的“根”,审查的是政策本身优良与否,找出政策文本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改进对策。 通过对六个代表性文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义务教育乱收费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在价值取向层面,存在财务公开不全面、缺乏独立的外部财务监管机构、服务性项目招标存在腐败风险等问题;在执行机制层面,存在监督主体分工不明、权责不清、政策目标可操作性低等问题;在监督机制层面,存在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手段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依据问题分析的三个维度,建议从价值取向角度坚持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从执行机制层面,明确分工和权责,将政策目标细化;从监督机制层面,扩大监督手段,拓宽监督渠道等。此外,政策不能“一发了之”,而应有后续的反馈机制,从而对已有政策进行完善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