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AKNA在T-2毒素诱导的生长抑制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2毒素在我国粮食作物和饲料中广泛存在,具有毒性强、脱毒困难等特点。动物在长期摄入低剂量T-2毒素污染的谷物或饲料后就会引起中毒,生长发育迟缓,体重明显下降,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炎性因子的大量表达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缺乏是导致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基因组学的结果表明,10、40 nM的T-2毒素显著下调GH表达的同时也显著下调转录因子AKNA(AT-hook transcription factor)基因表达(分别下调25.85和52.15倍),且显著上调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的表达,但是目前关于T-2毒素诱导GH下调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转录因子AKNA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当AKNA基因被敲除时,可导致新生小鼠的死亡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IL-1β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因表达量增加,但是AKNA如何调控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推测,转录因子AKNA可能是T-2毒素诱导的GH下调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T-2毒素通过抑制AKNA表达导致炎性反应以及GH合成和分泌降低。我们以转录因子AKNA为切入点,深入阐释调控转录因子AKNA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AKNA在T-2毒素介导的炎性反应和GH下调中的作用,确定毒素作用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为保障动物健康,开发出高效、安全的新型拮抗剂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T-2毒素的风险奠定基础。分别用浓度为10 nM和40 nM的T-2毒素处理GH3细胞0.5、1、2、4、8和12 h,用浓度为5 nM、10 nM、20 nM、40 nM和80 nM的T-2毒素处理GH3细胞12 h,通过qRT-PCR检测AKNA的mRNA表达水平与T-2毒素间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结果表明T-2毒素可呈时间依赖型和剂量依赖型的下调转录因子AKNA的表达。用不同的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T-2毒素,以筛选T-2毒素作用下参与调控转录因子AKNA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PKA/CREB、NF-κB和MAPK/p38信号通路抑制剂能显著逆转T-2毒素所致的AKNA表达的下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KNA启动子区含有PKA/CREB和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CREB和p65基因上的结合位点。将构建成功的CREB和p65过表达载体转染到GH3细胞,结果显示过表达CREB和p65后转录因子AK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表明CREB和p65可负调控AKNA的表达,PKA/CREB和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AKNA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用40 nM的T-2毒素分别孵育GH3细胞0.5、1、2、4、8和12 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CREB和p65的磷酸化入核过程和AKNA在细胞中的位置。未加毒素处理时,磷酸化CREB主要位于细胞核,磷酸化p65和AKNA主要位于细胞质;T-2毒素孵育后细胞核中的磷酸化CREB和磷酸化p65明显增加,T-2毒素处理1 h后细胞核中的磷酸化CREB增加最明显,T-2毒素处理8 h后细胞核中的磷酸化p65增加最明显;转录因子AKNA在T-2毒素处理2 h后开始进入细胞核,8 h后入核最明显。由此可知,T-2毒素促使CREB和p65蛋白磷酸化并进入细胞核,从而激活PKA/CREB和NF-κB/p65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在大鼠细胞中转录因子AKNA主要位于细胞质,T-2毒素可促使AKNA进入细胞核发挥毒理效应。为了确定CREB和p65调控AKNA的作用方式,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CREB和p65可极显著下调AKNA启动子区域的转录活性。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REB蛋白和p65蛋白可分别与AKNA基因近端启动子(-1862 bp和-1476 bp)结合,T-2毒素可显著增加CREB和p65与AKNA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活性。由此可知,磷酸化CREB和磷酸化p65蛋白可直接与AKNA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AKNA的转录表达,T-2毒素通过促进磷酸化CREB和磷酸化p65蛋白与AKNA启动子结合从而使AKNA表达下调。通过构建pSicoR-AKNA干扰载体并转染到GH3细胞抑制AKNA的表达,确定转录因子AKNA下游调控因子及其在生长抑制中的作用。抑制转录因子AKNA表达后加毒素处理,与仅加毒素处理组相比炎性因子IL-1β、IL-6、IL-11、TNF-α和MMP-9基因表达量降低,说明AKNA可正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和MMP-9的表达,在T-2毒素介导的炎性因子和MMP-9上调表达中,除了AKNA调控炎性因子表达之外,还有其他的信号通路参与T-2毒素诱导的炎性因子的上调表达。抑制转录因子AKNA表达后还发现GH的表达显著下调,说明AKNA是介导GH下调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在T-2毒素诱导GH下调的生长抑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转录因子AKNA很可能是T-2毒素诱导生长抑制的一个重要的新的靶标。综上所述:本课题以转录因子AKNA为靶标研究T-2毒素介导的生长抑制毒性作用机理,系统的阐释了调控AKNA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AKNA在T-2毒素诱导的GH下调和炎性细胞因子大量表达中的作用。T-2毒素可以诱导PKA/CREB和NF-κB/p65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CREB和p65表达增加,增加CREB和p65蛋白磷酸化水平,促使磷酸化p65进入细胞核以及核内的磷酸化CREB增加从而激活PKA/CREB和NF-κB/p65信号通路,核内磷酸化的CREB和p65通过直接与AKNA启动子结合抑制AKNA的转录活性,从而使AKNA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在大鼠细胞中转录因子AKNA主要位于细胞质,T-2毒素作用后进入细胞核发挥毒理效应。抑制转录因子AKNA表达后GH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表明AKNA参与调控GH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为T-2毒素介导的GH缺乏症提供一个新的下游分子靶标,且揭示了AKNA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以后AKNA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T-2毒素的毒理机制和毒素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物质,是目前所知人体最复杂的多态系统。在我国人群中A33表位占A位点表位的21%,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表位。根据近些年相关报道,HLA-A33表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生物教学课本中涉及的图、文、形、像很多,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看、去听、去想。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降低理解难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以增强学生
视觉传达是一门讲究个性的艺术,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色彩”作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色彩教学是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在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色彩教学重在“以技入道”,其内容偏专偏窄,陈旧重复,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体会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维,使其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培养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创设情境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控制主要通过使用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NRTIs)来实现,NRTIs的使用一方面显著降低了AIDS的发病
我常在学生的微博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埋怨,甚至是咒骂老师的话;在学校也常听到这样的反映:某班级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老师,要求调班;近年来,网络媒体上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人不禁问:这是怎么啦?更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思索: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该怎么办?我觉得只有一条出路:顺应时代,了解学生,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喜欢自己的老师,才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全日制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