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中小(工业)企业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学者舒马赫曾提出:“小的是美好的”。中小企业以独特的活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尤其在技术创新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银行信贷。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贷款难的现状,而商业银行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有效途径的进程也同样艰难。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信贷困难,了解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因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一般均衡下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选择Logistic模型,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测算模型。在实证计算和分析中,采用安徽省1443家中小(工业)企业为样本,从企业自身状况和商业银行贷款条件两个角度来取得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显著因素的结果。主要结论为: 1、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对其贷款的可获得性影响不显著,关系型贷款对中小企业是适用的。 2、抵押担保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有一定程度的显著影响。 3、贷款使用用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有显著影响。 本文在结构上是层层推进的。第一部分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本文的内容结构。第二部分中小企业及其信贷融资现状,对各国包括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信贷融资状况进行描述,提出中小企业面临“金融缺口”的事实。第三部分关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理论综述,回顾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理论,主要是信贷配给和关系型贷款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阐明Stiglitz and Weiss信贷配给理论和模型,作为后面建模的理论准备。第四部分安徽省中小(工业)企业信贷融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中小(工业)企业为例,建立研究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可获得性的实证模型。最后,结合以上理论和商业银行实务操作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新意在于实证结果与信贷配给理论一致,与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评判标准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历来就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界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教育行政人员也从实务角度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但以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