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催化基于炔烃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而在这些金属催化剂中,钯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碱、氧化剂、溶剂、温度和添加剂等反应条件来实现钯的四种价态Pd(0)、Pd(II)、Pd(Ⅲ)和Pd(IV)的转化。另一方面,因为钯催化的反应具有选择性好、催化效率高、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对底物的兼容性较好等优点。科研工作者们对钯催化的各类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时至今日,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已发展成为形成碳-碳、碳-杂键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中间体以及一些天然产物的合成。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发展了几例钯催化的基于炔烃的偶联反应,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阐述了炔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反应特点以及钯催化基于炔烃的交叉偶联反应形成碳-碳、碳-杂键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与意义。第二章为卤钯化启动的炔烃溴烷基化偶联。一般情况下,淬灭炔烃亲核钯化的σ-烯基钯中间体常用的试剂是贫电子烯烃,然后经质解、β-杂原子消除或β-氢消除能比较便捷地一步构筑碳-碳键与碳-杂键。而经炔烃亲核钯化生成的σ-烯基钯中间体与烯丙基醇发生分子间三组分的偶联生成δ-溴-γ,δ-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未有报道。我们在PdCl2催化下,O2与CuBr2为共氧化剂,在PhMe/H2O中实现了贫电子炔烃的溴钯化,并用末端烯丙基醇捕捉C-Pd键,进而β-H消除高选择性得到了一系列的δ-溴-γ,δ-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该方法对于原料价廉的末端烯丙基醇的适用范围较广,而且操作简便,选择性好。控制实验表明该反应经历了炔烃反式溴钯化、与烯丙基醇Heck偶联、β-H消除,氢钯物种的重新插入,再一次β-H消除,其中烯丙基氢原子的迁移是决速步骤。第三章为钯催化氧气氧化两分子炔烃的偶联合成四取代呋喃衍生物。杂环化合物多取代呋喃的合成通常是由过渡金属催化不饱和非环化合物的环化-异构化反应来实现的,但是,此方法需要事先制备相当复杂的原料,诸如连烯酮、炔酮或者环氧化物。在本课题组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以ZnCl2为添加剂,在1atm的氧气氛围下,在全氟萘/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剂中就可以实现钯催化简单易得的芳基内炔的氧化环化反应得到四取代呋喃衍生物。该方法还适用于1,6-二炔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生成双环化合物。第四章为钯催化炔溴与烯烃的偶联合成1,3-共轭烯炔衍生物。炔卤化合物是一种独特有趣的有机分子,它既能参与类似于端炔的偶联反应,又具有卤苯的过渡金属氧化插入的性能,这些特点使炔卤在构建复杂有机分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Pd(OAc)2催化下,以K2CO3为碱,在DMF溶剂中实现了炔溴与烯烃的偶联高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得到共轭烯炔衍生物。该反应条件简单,官能团兼容性好。第五章为钯催化苄氯、炔烃和烯烃三组分的串联反应合成1,3-丁二烯衍生物。1,3-丁二烯结构单元不仅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重要骨架,它还是合成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有关1,3-丁二烯衍生物的合成已有很多报道,然而,通过分子间三组分的串联反应合成苄基化的1,3-丁二烯衍生物未有报道。结合我们在烯炔偶联方面的研究兴趣,在PdCl2催化下,在MeCN/Et3N混合溶剂中实现了苄氯、炔烃和烯烃三组分的1:1:1的串联反应比较便捷的一步构建C(sp3)-C(sp2)键和C(sp2)-C(sp2)键。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胎儿不良结局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胎儿不良结局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妊娠结局正常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观察急性荨麻疹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分布变化情况,探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荨麻疹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为前瞻性观察探究。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1日至
寒邪是六淫之中常见的致病因素。寒邪由外而入者,称之为外寒。外寒易伤肺致病,《黄帝内经》中有“形寒寒饮则伤肺”、“肺恶寒”等经典理论。检索国内近20年的相关文献,关于
介绍徐经世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是以肝肾阴虚为本,肝失条达,肝郁脾虚,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失于输布,不能上荣头面,脏腑筋脉失于滋养,而致发病。内燥是本病的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超声波水提取花生壳中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频率100 kHz,提取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向抑郁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拉莫三嗪(7,15,30ml/kg)以及氟西汀(20mg/kg),通过强迫游泳试验(FST)、悬尾实验(TST)以及旷场实验(OFT
为解决垂直轴小型风力发电机自启、电量存储等问题,分析了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结构,包括叶片、支撑架、变向器等结构件。指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氟塑料(PTFE)薄膜的耐介质性,来提高丁腈橡胶的耐润滑油性。首先采用冷等离子体处理技术(CPT)对PTFE薄膜和丁腈橡胶混炼胶进行了表面处理,以改善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