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对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血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逐渐被医生及年轻患者所接受,但截骨面及软组织大量出血可能带来一些相关并发症,对于一些骨科常用的减少围术期失血的方法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氨甲环酸(TXA)的不同给药方式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行MOWHTO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XA使用情况以及给药方式分为:A组(不使用氨甲环酸,n=30),B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n=34,术前30min 2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C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n=31,2g TXA溶于20ml生理盐水切口关闭后由引流管注入切口)。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切口及其他并发症,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根据身高、体重、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计算总失血量;并记录术前1天,术后1月、3月以及术后6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和术前1天,术后1天、3天、1月、3月以及术后6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术后出现1例皮下血肿,给与二次手术清理后治愈,B组出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给予按时换药后均治愈,三组术后切口并发症以及症状性血栓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输血,未有血管事件发生。术后总引流量B组和C组比A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围术期总失血量A组比B组和C组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712.04±124.35ml)vs(431.26±88.15ml)vs(488.59±149.16ml),PAB<0.05,PAC<0.05,PBC>0.05)]。术后1年X线提示三组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力线均未出现明显丢失,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1.静脉和局部应用TXA均可以减少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行MOWHTO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但静脉、局部应用对减少围术期失血量效果无明显差异。2.静脉、局部应用TXA对术后3月、6月疼痛无明显影响,可减轻术后1天、3天、1月膝关节疼痛,但与给药方式无明显关联。3.静脉、局部应用TXA对术后3月、术后6月患肢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改善术后1月膝关节功能,同样与给药方式无明显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骨肉瘤分泌外泌体中的miRNA对于骨肉瘤自身瘤体及瘤体内成血管作用的学习,通过分析瘤体大小、体重、体积以及血管数量等指标,研究骨肉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iR-181d对于肿瘤血管生成效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挖掘出的系列号为“GS65071E”的数据组,该数据组详细的列出了骨肉瘤患者取下的标本中的各种miRNA的种类、名称以及含量;通过“R”语言运算方法,结合“dplyr”及
背景:研究表明IL-6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进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IL-6参与调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进程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原理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同时,相关文献报道,自噬参与调节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6/STAT3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有关。材料和方法:8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0只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动物房,体重:240-260
研究背景:颈腰痛是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可以导致患者长期伤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个人和社会医疗成本。椎间盘的结构特殊,周围环境呈高渗和低PH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血管直接供应导致其营养和氧气供应远低于其他组织。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椎间盘内细胞微环境会发生变化,软骨终板出现钙化损害代谢途径,营养供应进一步减少,这些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形成恶性
目的探讨比较机器人(da Vinci Si)系统辅助与正中开胸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评价机器人技术应用于ASD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ASD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正中开胸组。单因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目前在我国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为普遍。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是指先前存在有血液系统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全部出血性疾病的1/3,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脑出血及重要脏器出血为ITP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经糖皮质激素、丙球等一线治疗后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和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仍有许多患者存在复发症状,且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对既
目的胶质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脑部恶性肿瘤。基于自噬相关基因(ARGs)构建的胶质瘤临床预后预测模型很少见。本文主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多种计算机语言工具构建一个基于自噬相关基因的胶质瘤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公共数据库(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公共数据库(GTEx)分别获取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用R软件筛选出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差异化表达的自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cSCS)对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颅脑损伤模型组(TBI组)、模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组(TBI+cSCS组)、阻断+模型+高颈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危险因素以及铁代谢指标与CAC相关性。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CKD 3~5期患者16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
目的:研究发生临床T4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偏倚(cT4pT2-3)的相关因素,并探讨cT4pT2-3偏倚及其相关因素对结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54例术前临床评估T分期为c T4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术后病理T分期为p T2-3(cT4pT2-3),122例术后病理T分期为p T4(c T4p T4)。分析年龄、性别、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