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中社会政策条款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经过1988年、1993、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其中每次的修改,都会涉及与政策有关的内容。因此,关于宪法中是否应该规定各种政策内容;如果可以规定,宪法中对这些内容应该如何规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我国法学界具有争议性。本文以社会政策条款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历史的方法、实证的手段,考察我国近代以来的十二部宪法文本,通过对这十二部宪法文本的考察,检讨了相关的宪法理论,对宪法中是否应该规定政策内容作出肯定的回答;同时对社会政策条款的作用和法律效力,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政策条款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导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由三章所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写作论文的原因、目的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是选择并确定所要分析的宪法文本以及对社会政策条款含义的明确。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宪法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宪法文本进行梳理,并对它们作出分类与归纳。同时依据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理论、宪法渊源理论、宪法规范的最高性理论,对不同阶段产生的宪法文本作出选择,并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十二部宪法文本。第二节主要是明确什么是社会政策条款,通过说明社会政策内涵与外延,条款的概念,进而说明什么是社会政策条款。第二章主要是宪法文本中的社会政策条款进行的比较研究。本章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是对社会政策条款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就业政策条款、劳动保护政策条款、保护政策条款、社会保险政策条款、医疗卫生政策条款、可持续发展政策条款等六个方面进行。第二节是对社会政策条款形式上的比较,主要通过整体形式、具体形式以及长度等三方面进行。第三节主要是通过这些比较,笔者所作出的几点结论。其中最重要的结论在于宪法可以规定社会政策条款,并对其中的原因作出了分析。笔者同时通过比较,提出两点关于完善社会政策条款的建议。第三章主要是对作为第三种结构的社会政策条款在实践中的作用所作的探讨。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主要说明什么是宪法的第三种结构,并对作为第三种结构的社会政策条款如何发挥作用作出的分析,同时考察它在方针条款、委托宪法等理论下的法律效力。第二节主要是对社会政策条款在我国的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怎样完善提出一些看法,主要通过就业政策条款进行说明。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政策入宪的几点思考。
其他文献
民事推定是案件事实认定的重要方法,其根据确立依据不同划分为民事法律推定及司法事实推定。民事法律推定的确立依据是民事实定法,民事实定法是大陆法系证明责任理论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