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培养,全面推进我国少儿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小荷风采”创立的宗旨,为展现我国少年儿童在当代发展下的活力和希望,鞭策和激励少儿舞蹈编导和舞蹈教师做出的贡献,充分展示少儿舞蹈的教学成果,打造少儿舞蹈的特色品牌。以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为案例,对88部荣获“小荷之星”的优秀少儿舞蹈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少儿舞蹈作品在编排和表演方面的各项数据指标,旨在为今后少儿舞蹈作品的创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少儿舞蹈事业的发展。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荣获“小荷之星”的88部少儿舞蹈作品的参展情况、作品内容、作品形式等具体指标进行统计,结合对舞蹈编导和教师访谈的内容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第八届“小荷风采”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参与度,尤其以广东、北京两地的参与度更为突出,分别有15部作品和8部作品入选;校外舞蹈教育单位的参与比例远高于校内舞蹈教育单位,且差距较大;受性别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女生作品数量远高于男生作品数量,全男生表演的作品仅为3部。2.第八届“小荷之星”作品的舞蹈种类丰富、题材类型多样、人物形象鲜明。以现实题材、现当代舞(儿童舞)作品数量最多,分别为87部和63部,贴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3.第八届“小荷之星”的作品使用6类技巧动作,选择翻腾类和软开度类动作的比例较高,分别使用102个动作和64个动作。翻身类技巧的动作难度较高,少儿的完成质量较差,在选择比例上最少,仅使用3个动作。体现少儿舞蹈作品表演水平的技艺性。4.第八届“小荷之星”的作品中,74部作品选用手持类道具和摆设类道具,注重道具在作品中的作用;45部作品使用三段式音乐结构,对作品的音乐进行剪辑;利用4种服装类型以及12种色彩进行服饰的搭配;根据作品人数选择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完成舞台空间的流动;选择多种表现形式,增强作品在舞台表演的视觉效果和少儿舞蹈作品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