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齐554年赵庆祖造像碑,现藏洛阳博物馆,为典型螭首四面扁体造像碑,碑中“二像并坐”的宗教性质与半跏趺坐菩萨的身份具有诸多突破性时代意义,像龛布局极富智慧。文章旨在运用图像学、金石学、风格学以及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小见大,对前人从未发现的该碑铭文含义、倚坐菩萨装扮的弥勒像象征含义、二像并坐身份以及有争议的半跏趺坐菩萨身份进行深入考证,为石碑研究提供史料价值,完善此碑图像意义的同时,发现弥勒新题材——上下生弥勒像,填补了弥勒造型演变史上唐以前出现的菩萨装扮倚坐弥勒像的发展空白,揭示碑中二像并坐宗教性质与图像特点在佛道美术发展以及半跏坐造像的地藏身份与表现形式在佛教美术发展上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完成铭文内容校对与释读,揭露此碑主题思想,推出此碑建造地点为河南开封。2、揭露此碑弥勒像属于笔者新发现的弥勒题材——上下生弥勒,具备特定象征意涵,时间在北魏520年至隋朝之间,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安徽、甘肃及河北临漳等北方地区,并对此题材产生原因展开分析。3、发现二像并坐为佛道融合主题,在时代意义上极其珍贵。4、碑中半跏趺坐像为地藏菩萨,并对其意义展开论证。结论余论为全文总结及补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