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植入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其在抑制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中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复发、高转移、高致死率等特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之一,TNBC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首要重大疾病。如何实现TNBC的有效治疗是癌症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TNBC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高、化疗及放疗具有明显的全身毒性、靶向治疗价格较贵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局部给药的方式虽能大大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但依然受到诸多挑战,例如局部递送药物的治疗周期较短、其生物安全性仍需改进,同时高剂量的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基于上述不足,本论文设计了可植入体内聚合物及水凝胶药物支架,即装载阿霉素(Dox)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的聚己内酯(PCL)纳米复合药物支架,以及装载免疫佐剂(R837)和二硫化钼(Mo S2)的聚乙烯醇(PVA)自愈合水凝胶,用于抑制术后TNBC的复发和转移。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一种无溶剂的方法制备了纳米药物分散性良好的纳米复合药物支架,将MSN作为纳米载体装载化疗药物Dox,药物装载率可以达到9.83%。随后将Dox@MSN与聚己内酯(PCL)混合研磨并在模具中热压形成纳米复合药物支架。通过优化药物装载浓度和支架孔隙率可实对药物释放量及速率的调控。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表征表明,纳米复合药物支架的机械性能良好且药物分布均匀。药物的体外和体内释放周期长达50天,满足乳腺癌术后化疗的需求。纳米复合药物支架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植入体内后可有效抑制荷瘤小鼠肿瘤切除部位的肿瘤复发;同时纳米复合药物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2、制备了装载免疫佐剂(R837)和Mo S2的PVA自愈合水凝胶。一系列表征表明,自愈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和自愈合性能,同时展示出一定的组织粘附性和可形变性,能较好地贴合肿瘤切除部位的周边组织。实验表明,体外和体内的药物释放周期大约为5天。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自愈合水凝胶可有效抑制癌细胞活性,并能促使树突状细胞(DC)成熟,引起免疫反应。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该水凝胶可有效清除肿瘤切除部位的残留癌细胞,并抑制术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本论文的工作为抑制TNBC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油气管道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焊接成型和长距离焊接安装工程。在管道成型和铺设过程中,管线钢焊接接头的质量决定管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随着管线向大口径、高压力、高纲级的方向发展,目前管线钢主要的焊接方式(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获得的焊接接头由于软化和脆化问题较为严重而无法满足更高的力学性能要求。激光/激光-MAG复合焊接具有热输入低,热影响区范围窄等优点有望应用于管线钢焊接中。本文研究了与激光/激光-M
学位
学位
热轧带钢质量特性主要包括表面、板形、尺寸和性能四个方面。随着炼钢工艺技术的改进和热轧控轧技术的发展,尺寸、板形和力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表面质量包含缺陷种类多,涉及工序长,影响因素众多,控制难度相对更大,无法通过表面检测仪作精确过程跟踪,需要通过宏观规律性统计、微观的机理研究共同分析,才能找出症结并做出有效控制。翘皮缺陷作为热轧带钢表面缺陷中的一类常见缺陷,流入冷轧后容易产生孔洞造成断带,或者粘
学位
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行动,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江""河"两大战略联动成为服务全国一盘棋发展大局、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趋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弥合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为塑造南北互济、城乡联动、功能互补的"江""河"战略新优势,应统筹构建资源要素共享机制、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支点跨域联动机制、基建设施联通机制、重要
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制作成本低、重量轻、可柔性大面积制备而成为近期研究热点。特别是非富勒烯OSCs在吸收光谱和电子能级上有很强的可调性,不断刷新OSCs能量转换效率的最高纪录。相比于硅基太阳能电池,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偏低,器件稳定性差,主要问题在于有机材料载流子迁移率过低导致器件短路电流低;另外,器件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严重依赖活性层微观形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
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新型高温质子导体铪酸盐的烧结性能、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并制备了新型质子导体透氢膜。分别制备了In掺杂的SrHf1-xInxO3-δ(x=0.05、0.10、0.15、0.20、0.25)(SHI)和CaHf1-xInxO3-δ(CHI)(x=0.05、0.10、0.15、0.20、0.25)的样品,从XRD图谱可知样品均形成了简单钙钛矿结构。其中SrHf0.80In0.20O
随着产业迅速发展与升级,钢铁材料面临着成本、环保、能源等诸多挑战。为了解决此一系列等问题,增加材料强度、降低材料密度并实现材料轻量化已经成为必然要求。轻量化意味着在保证材料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以降低材料密度的方式降低材料重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由于钢铁材料约占汽车总重的60%,因此采用高强度钢板代替普通钢板以减薄车身板材厚度,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通过向合金钢中添加一定含量的Al,在创新
钛酸钡·(BaTiO3,BT)基铁电粉末为填料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铁电体粉末优异的功能特性和有机物的轻便柔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得到了深入研究。然而,由于有机物的加入,BT基材料的功能特性,如高的介电常数会迅速降低,因此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本研究立足于研究不同BT基粉末(包括粉末的颗粒大小、组成和是否半导化)与不同的有机物基体进行复合,研究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粉末的特性及有机物基体之间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