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将日趋加强,中国大学生,作为将来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和交流的主体,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中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仍然侧重于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旨在得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际教学法框架,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说明。 在理论指导方面,笔者首先引进了海姆斯等人的语言交际能力理论,简言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语法和词汇的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境能力。根据韩礼德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德社会环境,而情景语境是某一交际事件的环境,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海姆斯对情景语境的组成元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用一个英语缩略词SPEAKING进行概括,至于文化语境的组成之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较有影响的是阿伦和瓦特特,他们特文化分为狭义上的文化和广义上的文化,然后,笔者又探讨了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并对交际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如何把语境和文化把语言交际教学结合起来呢?首先,笔者探讨了克莱尔的语境形成理论。她以海姆斯的语境理论为蓝本,把它和语言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情景语境和交际教学法达到完美的结合。然后,笔者从情景语境上升到文化语境,探讨了文化语境和交际教学法的结合。陈申博士把国外的文化教学归纳成三个方向:第一,把文化作为一种背景知识加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称之为外加型文化教学;第二,以交际教学法为核心,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把文化看作是一种行为,把语言交际教学和文化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可称之为融合型文化教学;第三,以“跨文化交际”为标志,开拓了一种以意义为中心地综合型文化教学。在国内,大学英语教育对文化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形成显明地流派,文化教学多限于文化语境作为一种背景知识外加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在总结前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英语教学框架。该框架由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组成:第一步,明确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文化语境因素,用恰当的方法把它们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第二步,形成语言教学活动的情景语境,将第一步的文化因素融合到不同的情景语境因素中去;第三步,通过师生之间的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求对教学框架进行调整和改进。 随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教学个案,对该教学框架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该框架以交际教学法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力取做到功能和形式并重,教和学并重。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教学材料的作用,甚至教室的作用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针对不同的听、说、读、写教学,其灵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是,无论在理论方面还实践方面,该框架都存在着一些不足,理论方面,由于该框架以交际教学为核心,根据柯山的监控理论,学生的语音和语法结构方面的输入必然减少,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精确性受到影响。实践方面,由于中国大学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大,很多学生抱着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不放,更有一些同学对交际教学法不感兴趣,能否很理想地按这个框架进行教学仍是一个问题。但是,随着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语言教学也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笔者相信,该教学框架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