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是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立一套完备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无论对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还是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经典财务模型,从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Treynor指数、Sharpe指数、Jensen指数、T2、M2、信息率IR),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Treynor和Mazuy(1966)的传统二次回归模型、Herikisson和Merton(1981)的二项式随机变量模型),以及基金规模对于基金的影响,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双向表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诸多方面对于基金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1.利用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发现基金总体上的收益超过大市,风险小于大市,说明基金能够战胜市场。从本文的实证中,在利用多种指标评价基金的业绩,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统一性,说明评价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2.利用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模型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他们并没有明显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
3.在对基金规模和基金业绩评价的分析中发现,基金的规模相对于基金业绩而言,也是一个关键变量。规模为5亿的基金收益最低,风险也最大。大规模基金的收益较低,风险适中;中等规模的基金收益适中,风险也适中。所以投资者选择8至20亿元的基金是明智的,将达到效用最大化。
4.从对基金月度和季度业绩的持续性分析,可见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在月和月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但是不明显。季度的业绩之间则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持续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