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比较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作为时代的号角,最能反映文化的时代特征,最能引领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文艺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为对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实践为现实依据,运用比较的方法,立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从五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将两者置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现状及目标任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两者形成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容易掌握这两大思想理论。其次,是从思想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入手,两大文艺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受到马克思主义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理论的思想启迪,还从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了理论体系,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两大理论的形成离不开领导人个人文化素养的影响。再次,是对两大文艺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得出两者在主要内容上有共同的特点,比如关于文艺工作地位、关于文艺创作来源、关于文艺批评、关于文艺服务对象、关于文艺队伍建设、关于党对文艺领导权等,经过对比发现,主要内容方面两者大体上是相似的,随着时代变化,后者使前者更丰富。然后,是在全面分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发现两者在特点方面有共性,这也体现了两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坚持,通过对两大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政治性”、“创新性”和“辩证性”四个特点进行深入比较,并充分结合实际事例。最后,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及辩证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了解其在中国文艺发展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然后对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从“古”“今”“中”“外”四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对中华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两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后者是在对前者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前者的时代性发展。从而获得四点启示,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应该增强文艺建设的民族性,三是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要正确认识文艺的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分析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判断多结节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癌,HCC)细胞克隆起源的可行性。方法分组:实验组为多结节肝癌组,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
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信息技术革命将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面对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人类社会知识交流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需要从观念到技术进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修改规定,2017年5月9日,最高法与最高检又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
现代足球比赛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顶尖球队在世界杯上攻守转换时的战术安排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并且这个时刻对比赛的胜负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第二十一届世界杯四强球队的全部28场比赛在攻守转换时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试着找出世界顶尖球队在攻守转换时刻表现出来的异同点。得出以下结论:1.第21届世界杯四强球队的由守转攻次数在不同时间段里出现了较明显的
自2013年财政部建议分、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至2017年ACCA发布的《共享服务调研报告》显示,受调研企业中,54%的企业
以淡水或海水为动力介质的水压传动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成本低廉、节约能源等优点,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绿色技术,正日益成为流体传动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在水压传动系
<正> 随着船舶吨位的增加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大型舰艇的特殊要求,船舶电站容量和单机容量也相应增大。在未提高电压的情况下,电流高达上千安培,因而在发电机至配电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当归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差异性,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率,计算生物效价。结果: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参考教师观察笔记等方法进行取材和统计。研究者对边境地区留守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一些基本的消极
“就近入学”中的公平取向:基于立法的解读1.普及基础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之立法取向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是从法律上确立“就近入学”的重要规范,其第9条规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