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关键功能性状对降雨与氮沉降耦合的响应及对芽库构建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氮沉降加剧、降雨格局改变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日益凸显。草地作为全球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对水分和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的变化极为敏感。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在外界环境中,经过长期适应与进化而表现出的结果,具有与植物功能密切相关的可度量属性,能反映出植物的光合碳获取等环境变化策略。芽库作为植物所有的能潜在进行营养繁殖的分生组织集合,在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地生态系统中,与植被的更新、动态密切相关。目前,关于植物功能性状、芽库的研究多为单方面的研究,而对植物功能性状与芽库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探究羊草关键功能性状对氮沉降及降雨变化的响应及对芽库构建的影响,对草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松嫩草地优势物种羊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全因子设计方法,利用中宇宙模拟实验,设置降雨量(平均降雨340mm、中度增雨440mm、高度增雨540mm),氮沉降(N:0、10g m-2)两因素实验。探讨了不同降雨、氮沉降处理下地上与地下关键功能性状的变化以及对芽库构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对照条件下,羊草地上生物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其中,单株羊草地上总分蘖密度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最高生物量和最大密度达33.53g和72.25个/株。降雨量变化对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在氮沉降条件下,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其中,单株羊草地上总分蘖密度、母株生物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地上生物量和总分蘖密度最高达70.18g和128.88个/株。(2)在无氮沉降条件下,降雨变化对羊草株高、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在氮沉降条件下,羊草株高、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与对照相比,各指标在高度增雨处理下分别增加了21.0%,11.8%,39.1%,11.4%。叶干物质含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平均降雨处理相比,在高度增雨处理下降低了10.5%。(3)就地下器官功能性状而言,无氮沉降时降雨量变化对羊草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然而,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增雨条件下羊草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尤其与对照相比,高度增雨处理下各指标依次增加了160.8%,105.3%,69.6%,221.2%。无论氮沉降与否,根系拓扑指数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对照处理下分别为0.95,0.91,在高度增雨处理下分别为0.84,0.76,根系分支模式由鱼尾形分支模式向叉状分支模式转变。在无氮沉降条件下,降雨量变化对芽库总数、分蘖芽、根茎顶芽、根茎节芽及其子株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氮沉降与降雨的耦合作用显著增加了分蘖芽子株和根茎节芽子株的数量。(4)羊草叶面积、比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与叶干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权衡关系。株高、叶面积、叶厚均与拓扑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权衡关系。在不同降雨量和氮沉降处理下,羊草在保证叶分配的能量,或在叶分配能量一定时,通过增加叶面积、比叶面积,降低叶干物质含量以维持其较高的光合能力,并为根系的生长提供物质来源。而地下器官通过增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根系分支模式由鱼尾形分支模式向叉状分支模式转变,扩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快速占据大量土壤空间,提高了根系运输资源的效率进而实现快速生长。就关键功能性状与芽库构建的关系而言,羊草地下芽库总芽数主要受株高、叶面积、根体积性状的显著影响,其中,分蘖芽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根表面积有密切关系,根茎顶芽数量与株高、叶面积、根体积、分叉数、根尖数有密切关系,根茎节芽数量与株高、叶面积和根体积有密切关系。总体上,在不同降雨与氮沉降处理下,羊草地下芽库的构建主要受叶面积和根体积两大关键性状的明显调控。综上所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雨和氮素的变化对羊草的生物量生产、植物功能性状和芽库构建产生了显著影响。降雨量增加、氮沉降处理显著促进了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羊草通过对叶片和根器官的功能性状进行权衡以适应环境资源的变化。另外,在降雨量增加、氮沉降处理下,羊草叶片、根器官的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可能与芽库建成有密切联系,这可能与羊草在应对资源可利用性时采取的权衡策略有关。本研究有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降雨变化和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后,广泛获得沿线国家响,使其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安塞腰鼓作为陕西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有很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向沿线国家输出交流,促进文化多元融合。本文主要对腰鼓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推广价值、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寻求解决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词、"安塞腰鼓"为主题词并含"民族传统
会议
红树林作为热带、亚热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本文使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形成了196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岸线、围填海、养殖区、红树林分布数据图集,并利用联合红树林识别指数(CMRI)对大湾区现存红树林进行时序分析得到红树林林龄数据集。结果表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得到现存红树林数据集,结合CMRI时序数据可以建立现存红树林变迁历史,进而有效估算红树林林
<正>在处理连续产品流时,如何将番茄酱涂在比萨饼底或将大蒜酱涂在皮塔饼上?如何飞速装饰好圣诞节或复活节饼干?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Foodjet公司已研发出各种食物分配系统以应对上述这些挑战,其中一款就是大型可移动沉积装置(MDL)。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红树林湿地水环境—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以期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编号TLG)、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编号QMG)、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编号SYHX、SYHS)和榆林河(编号YLH)4个典型的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红树林湿地水环境—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沉积物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
环境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植被生长及其对多影响因素响应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采用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岭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青藏高原草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青藏高原应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是我国近60年的温度上升速度最快的区域,未来三十年内温度还将继续上升1.5℃,并且降水量呈显著增强趋势。高寒植被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气候变化必将引起高原植被的变化,植被如何适应和响应气候的变化,是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的影响,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
工程建设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管理较为薄弱;为有效开展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双重预防机制构成进行分析、阐述了对风险的相关理解、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理解以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落实笔者所在股份公司、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情况
<正>60多年前,毛泽东和黄炎培纵论历史周期率的"延安对",其深刻的忧患意识,高远的战略筹谋和防止人亡政息的预警,而今仍然振聋发聩!当此我们党面临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之际,准确把握"延安对"的精神实质,对于确保把党建设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意义重大。一、历史周期率是客观规律有观点以邓小平的一段论述为据,认定周期率不是规律,而是"规律性现象"。这种观点有待商榷。第一,邓小平的原话是,"封建社会代替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