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会修缮个案研究——以天坛修缮和永乐宫迁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其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整会(包括其后续机构)一直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实施了大量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本文以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后续机构实施的部分修缮工程为研究内容,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文整会修缮天坛工程和六十年代前后其后续机构古代建筑修整所迁建山西永乐宫工程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相关机构的现存的大量工程文献史料以及众多参与过遗产修缮保护工程前辈先贤们的著作入手,抽丝剥茧勾勒出早期中国古建筑保护工程的面貌,归纳总结其修缮成功的因素和经验,强调学术研究对于修缮工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江浙沪地区伊斯兰教清真寺设计。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并对伊斯兰教和清真寺建筑的作了背景介绍,其次从设计机制和设计思路两方
学位
20世纪之前,基督教堂建筑是西方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各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建筑风格以及建筑前沿。时至当代,教堂建筑不再是最先进建筑的代表,但是在场地环境、外部形象、功能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建筑遗产丰富。目前我国城市更新中普遍存在对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漠视与破坏的问题,尤其是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外围的建筑控制区。成都市在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改造
目前苏南地区正处于快速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城乡关系正在转型,一体化趋势逐渐显现。辛庄镇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区规模扩展,是苏南众多小城镇发展中的典型案例。通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离远的今天,城市像一座巨大的工厂,建筑在“流水线”上以快不可及的速度被批量生产,我们看见水乡倩影的江南,山势回转的岭南,雄险幽秀的巴蜀等被如出一辙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高了要求,文化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心是基于剧场、博物馆、音乐厅及电影院等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第三产业崛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其规模也已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带动了大量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山岳型风景区作为自然风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区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城市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