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目前主要感染鸡,引起各种年龄的鸡发病,是严重影响养鸡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IBV血清型众多,变异复杂,且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很多困难。Spike(S)蛋白是IBV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纤突蛋白,在翻译后被宿主的蛋白酶切割成S1和S2两个部分,通过非共价键相连,裂解后的S1及S2都是糖蛋白。S1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有关,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在病毒血清学分类中起主要作用。同时也是IBV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以诱导中和抗体与血凝抑制抗体及特异性CTL反应。 IgG是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抗体,多以单体形式存在,是动物自然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后,机体所产生的主要抗体。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产生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Fc片段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重链的恒定区,决定了各类免疫球蛋白抗原特异性。各种用免疫球蛋白免疫动物产生的抗抗体(第二抗体)即是针对免疫球蛋白Fc片段的。这一特性让Fc片段在各种免疫学方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Fc还具有较强的与链球菌G蛋白(SPG)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非特异性结合的特殊生物学特性,这使其成为一种蛋白质标签,在蛋白质鉴定和纯化等下游操作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IgG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半衰期较长,Fc段上更具有抗原提呈细胞受体而易被抗原提呈细胞(APC)所摄取,且安全无毒性。因此将目的基因与IgGFc基因进行融合表达不仅有利于蛋白质纯化鉴定,为研究蛋白质的互作提供了方便,同时表达产物比单纯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这也预示着一种IgGFc有望成为一种分子佐剂,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并融合表达鸡IBV S1基因与猪IgG Fc基因,旨在以猪IgG Fc片段作为IBV S1的蛋白质标签,以期进一步通过SPA或SPG与IgG Fc的结合及S1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利用亲合层析或免疫共沉淀法,进行IBV细胞受体的分离与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猪IgG Fc段基因、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本研究根据Gen Bank收录的M41型IBV S1序列、猪IgG重链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IBV S1和IgG Fc的特异性引物。从猪肝脏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了猪IgG Fc基因,同时扩增了IBV S1基因。将二者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用相应的酶切鉴定后,挑阳性子送TaKaRa测序。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