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的问题,国内外大多学者主要涉及定性分析,很少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缺少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性的扶贫生态移民社区的研究,这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移民社区的治理与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关注生态移民社区的治理,更深入地研究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的的形成因素、类型划分、表现形式、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冲突的管理与冲突化解等方面内容。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探讨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在不同领域范围内行为主体间的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对于理论框架更加丰富的冲突诱导因素和全面分析的化解机制,定会对今后的扶贫生态移民社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在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的相关研究成果,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的形成机理和类型特征进行探讨,并结合实证资料,对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的类型、表现形式、形成机理和化解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是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冲突关系,由于贵州特殊的地域环境,生态移民社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其经济发展依赖于外部支持,独特的地域民族宗教文化、地方传统的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在融合过程中直接与间接的文化等方面的碰撞,使得不同行为主体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2.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发生来源于内在机理与外在机理的共同作用,即冲突从宏观内因与微观外因的各个影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3.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我国对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冲突类型的划分主要在行为主体和发生领域两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主要将其分为经济利益冲突、社会文化冲突、生态环境治理冲突。4.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化解机制由各个化解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力求降低扶贫生态移民社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以此为后期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