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导致资源浪费、破坏和供不应求,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难以支撑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旨在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闭环式农业经济系统,是适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结合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化程度小,畜禽粪便处理率低,污染严重,以及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综合利用偏低等特点。以农业、畜牧业、林业为支柱产业的山东省昌乐市白塔镇为例,通过对白塔镇农业经济现状分析,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子,探索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其目的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结果对于解决因农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借鉴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找出白塔镇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子。综合运用农学、肥料学、工程学等研究方法技术,探索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规划学研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定量模式,并通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分析,定量评价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应。研究表明:1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在1996~2005年逐渐向前发展,200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1996年评价指数的1.497倍。2005年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依次为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资源化率、农林牧渔业商品率、单位面积农业GDP产值、农业虚拟用水系数、有效灌溉系数、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农药使用水平。2005年影响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于资源循环利用。2芋头秸秆堆肥比其它秸秆稍差,但比单独纯牛粪堆肥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芋头秸秆和牛粪堆肥中Ⅳ牛粪:芋头秸=2:1效果最好,是本次实验获得的最佳配比,可用来作为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资源化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3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应构建农户、村庄、镇三个层次的“层次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