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有效方剂清金得生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调节作用,明确清金得生片预防和控制肿瘤转移、复发的机制是否与调节细胞免疫、逆转Fas/FasL免疫逃逸以抵抗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有关,为扶正祛邪型中药治疗肺癌的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 1.实验研究:建立Lewis肺癌模型,接瘤成功后,将SPF级Lewis肺癌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4组,每组小鼠各10只,分别给药,于接瘤次日开始,连续10 d,停药次日进行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高倍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小鼠饮食及体重变化,Lewis肺癌瘤体直径及重量变化、计算抑瘤率、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ewis肺癌小鼠瘤体组织的Fas、FasL mRNA的表达水平。 2.临床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严格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及退出标准收集合格的经病理或组织学确诊为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采用简单非随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给予中医药治疗,以采用清金得生片联合内服中药,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体重变化、KPS评分、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变化、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血小板、及CA125、CA199、CA153、CEA等肿瘤指标,并观察患者的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 1.实验研究 1.1小鼠一般情况。具体情况 ①模型组:造模后第二天开始,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反应欠灵敏,喜扎堆,食量明显下降,小鼠毛色欠光泽;接瘤第3天后,小鼠瘤体有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后期小鼠瘤体增大速度加快;分别于接瘤第6天、第10次灌胃后各死亡一只,最后一只小鼠死亡时出现转圈、不能进食等情况,共存活8只小鼠。 ②清金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自主活动较活跃,灌胃给药工作较难进行,反应较灵敏,毛色较光泽,无明显脱毛现象;接瘤第3天后,小鼠瘤体乳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后期小鼠瘤体增大速度加快;处死小鼠前,10只小鼠均存活。 ③顺铂组:与其他三组对比,顺铂组小鼠食量、饮水较前明显下降,反应较迟钝,喜扎堆,自主活动减少,毛色欠光泽,脱毛现象较明显;接瘤第3天后,小鼠瘤体乳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后期小鼠瘤体增大速度加快;于接瘤第8天死亡一只,共存活9只小鼠。 ④清金加顺铂组:反应不如清金组小鼠灵敏,但比顺铂组小鼠活动较多,饮食及饮水量下降,小鼠毛色欠光泽,有脱毛现象;接瘤第3天后,小鼠瘤体乳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后期小鼠瘤体增大速度加快;于接瘤第6天死亡一只,共存活9只小鼠。小鼠接瘤前后改变、清金组与顺铂组小鼠活动改变。 1.2四组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观察。400倍高倍镜下的四组小鼠的瘤体组织细胞情况见:治疗组(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均能使肿瘤细胞核分裂数减少,在坏死的肿瘤细胞周围及间质可见大量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点状坏死;镜下可见模型组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局部可见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肿瘤细胞形态略微规则,瘤细胞体积较小,少部分肿瘤细胞核变形。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核分裂抑制率分别为19.97%、43.77%、44.92%。四组小鼠每视野肿瘤细胞核分裂数比较示:与模型组对比,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均能使瘤体细胞核分裂数减少,并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清金组相比,顺铂组、清顺组具有显著性差异,顺铂组与清顺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清金得生片可抑制瘤体细胞核分裂,作用不及顺铂明显。 1.3四组小鼠饮食变化。给药第1~4天,清金组及模型组小鼠平均饮食量有所增加;清金组小鼠饮食量于第6天后出现最大量,后逐渐下降;模型组小鼠于给药第8日饮食量有所增加外,后均呈下降趋势。顺铂组及清顺组小鼠从给药第1~5天平均饮食量呈下降趋势;顺铂组小鼠饮食量后至给药第8天呈上升趋势,后下降;清顺组小鼠饮食量于第8日有所增加外,后逐渐下降。给药第8天后,四组小鼠饮食均呈下降趋势。 1.4四组小鼠体重变化。四组小鼠给药前、后平均体重不全相同。给药前、给药第3天后、给药9天后四组小鼠体重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给药5天后,清金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顺铂组与清顺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及清顺组小鼠体重有显著性减少,说明化疗可引起小鼠体重下降,而清金得生片组无此现象。 1.5四组小鼠瘤体直径、重量变化及抑瘤率 ①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与模型组相比,清金组、模型组小鼠肿瘤直径无显著性差异,清顺组小鼠肿瘤直径较短,提示单用单用清金得生片、顺铂抑制肿瘤生长不明显,两药在抑制肿瘤体生长方面具有协同性。 ②瘤重方面,清金得生片及顺铂均能抑制作用;但两药物间无显著性差异。 ③清金组、顺铂组及清顺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7.57%、31.38%、33.43%。 1.6对免疫器官的影响。清金得生片能明显的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对免疫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图六可见四组小鼠脾脏组织中比较,清金组脾脏组织明显饱满、肥大,有光泽,带有黑色组织较少,顺铂组及清顺组小鼠脾脏组织较小,色泽较暗,带有的黑色组织较多。 1.7清金得生片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Fas/FasL系统的影响。Fas mRNA、FasL mRNA在各组Lewis肺癌小鼠瘤体组织的表达情况比较(见表8):清顺组瘤体组织Fas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清金组、顺铂组、清顺组瘤体FasL的表达均有显著性降低,两两比较提示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清金得生片、顺铂均可下调瘤体组织FasL mRNA的表达,而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别;在上调瘤体组织Fas mRNA的表达方面,清金得生片及顺铂有协同作用,单用作用则不明显。提示:清金得生片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调节上调Fas mRNA表达,下调FasL mRNA表达,以逆转Fas/FasL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并与顺铂联合有协同作用。 2.临床研究 2.1患者一般情况。收集Ⅲb~Ⅵ期非小细胞肺癌合格病例共30例,其中:①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3岁;②性别:男性12例(占40%),女性18例(占60%);③病理类型:腺癌24例(占总数的80%),鳞癌4例(占总数的13.3%),其他类型2例(占总数的6.7%);④临床分期:Ⅲb期有4例(占总数的13.3%),Ⅳ期有26例(占总数的86.7%),见图二十;⑤中医证型:所收集30病例中,肺郁痰瘀型15例(占总数的50%),脾虚痰湿型12例(占总数的40%),阴虚痰热型1例(占总数的3.3%),气阴两虚型2例(占总数的6.7%)。 2.2临床疗效评价 ①治疗前、后体力状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 KPS改善有效率为86.67%,总积分无明显改变。 ②治疗前、后体重比较:此中医药治疗后患者体重较治疗前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体重改善有效率为93.33%。 ③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中医药可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0%。 ④治疗前、后肺癌临床症状的比较:治疗后患者咳嗽、胸痛、咯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心烦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治疗后患者痰血、气急、发热、口干咽燥、心悸、自汗盗汗、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舌脉总积分有所下降,但无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胸闷症状出现加重现象,深入对胸闷患者病例的分析,患者胸闷的出现多因胸水引起,说明此中医药对胸水引起的胸闷无明显缓解作用。 2.3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①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对CD3+T细胞影响:肺癌患者CD3+T细胞随着病情的加重有所下降,此中医药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善作用;对CD4+T细胞影响:此中医药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D4+T细胞降低无明显改善作用;对CD8+T细胞影响:此中医药治疗可下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细胞百分数;对CD4+/CD8+比值的影响: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的总均值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②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较:治疗后患者NK细胞的总均值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2.4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比较。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有所升高,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数上升,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量无明显差异。 2.5治疗前、后肿瘤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CA199无明显改变,CEA、CA125、CA153显著升高,提示,随着肺癌疾病的进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明显升高,中医药抑制作用不明显。 2.6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研究治疗后未出现毒副反应者14例(占总数的46.67%),Ⅰ度者9例(占总数30%),Ⅱ度者5例(占总数16.67%),Ⅲ度者2例(占总数6.67%),Ⅳ度者0例(占总数0%)。 结论:实验研究发现,清金得生片可改善荷瘤小鼠的一般情况,改善饮食,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荷瘤小鼠体重,对肿瘤细胞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肿瘤组织周围的微环境,并对免疫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可能与上调fas、下调FasL以抵抗Fas/FasL免疫逃逸机制有关。 清金得生片联合内服中药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及可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一定提高,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本研究提示扶正祛邪型有效方剂清金得生片其抗肿瘤机制与调节荷瘤机体细胞免疫、抵抗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系统进行免疫逃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