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杨属于杨柳科杨属,生长在温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同种植物具有不同形态的叶片是很少见的,根据胡杨的这一形态特点,研究胡杨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态特征的关系,可以了解胡杨异型叶的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揭示胡杨特殊的抗旱、抗盐机制,为揭示胡杨产生叶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作出铺垫。 本文以内蒙古西北部额济纳旗一道桥胡杨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异型叶光合作用日变化,并对胡杨异型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传统的烘干称量法测定,叶片显微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通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异型叶在不同生长期的光合作用测定以及胡杨异型叶形态结构的观察,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1、胡杨异型叶光合特征 胡杨异型叶光合作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随叶片的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在相同的发育时期,披针形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宽卵形叶,同种叶片成熟期光合速率较发育初期高。 胡杨异型叶的光合作用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叶片的光合速率较大。同时异型叶的光合作用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最大。但胡杨异型叶衰老过程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