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心理弹性、班级环境的关系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中学生班级环境、心理弹性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问卷和《我的班级》问卷,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六个年级的355名中学生进行统一施测。运用SPSS.20.0、AMO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特点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性早闭状态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三和高三的早闭状态多于其它年级、初二和高二低于其它年级;在人际获得维度上,初三和高三的均值得分最高、初二和高二均值得分最低;初三和高三在人际获得维度上的均值得分高于在人际早闭上的均值得分;初三和高三是中学生同一性早闭发展的转折期,初二和高二是中学生同一性早闭发展的关键期;中学生同一性发展并不总是呈上升趋势,而是时进时退;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状态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可正向预测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3)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班级环境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班级环境可正向预测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4)中学生心理弹性在班级环境和同一性延缓、班级环境和同一性获得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班级环境对自我同一性的作用会受到心理弹性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心理弹性可以分别解释对其作用的18.13%、12.25%。研究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弹性、班级环境间的关系,延伸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同一性发展,尤其是学校班级环境下中学生同一性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