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硅胶接枝法印迹麻黄碱和相转化法印迹双酚A)的制备方法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较认真的研究。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研究了硅胶接枝法制备麻黄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选用薄层色谱用硅胶作为支持体,经酸水解活化后,与硅烷化试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使硅胶表面接上可聚合的碳碳双键基团,再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交联聚合,得到烙印麻黄碱的MIP。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衍生化硅胶和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MIP对模版分子的表观吸附量为46.2μmol/g,并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制备的M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印迹麻黄碱的MIP对模板分子及其相似物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表明了该MIP对麻黄碱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论文还与本体聚合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对用相转化法印迹双酚A(BisphenolA,BPA)的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初步的实验研究。摸索了相转化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膜的实验条件,选用聚苯乙烯(PS)、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两种聚合物为原料,采取直接溶解的方法印迹双酚A,讨论了聚合物和模板分子在体系中浓度对产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EVA对BPA没有特异性吸附效果,而PS原料中的添加剂可能影响了聚合物膜对BPA的印迹及吸附性能。同时结合文献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选用交联度不高的具有潜在印迹能力基团和一定刚性的纯的链状聚合物,才能对模板产生特异性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