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是社会生产重要的资源、资产和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建设用地需求量日渐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建设用地需求,同时也要保障人口对耕地资源的需求量,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开发出更多的耕地以满足未来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农村居民点整理因其在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各地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才能更好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博野县作为农村居民点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紊乱、粗放利用等现状,从增加耕地面积着手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并分析自然、经济限制因素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潜力。为博野县乃至整个华北平原区土地规划、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提供了依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预测的手段对博野县现状和目标年的耕地最小需求量进行研究。目标年的耕地最小需求量与现状耕地最小需求量之间的差值即为博野县农村居民点需要整理出的耕地面积。结果显示,在2010年和2020年博野县农村居民点需要整理出的耕地面积为1056.98 hm2和297.53 hm2。第二部分:在对博野县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整理必要性。在此前提下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计算。由于土地整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加耕地面积,从自然和经济限制因素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博野县农村居民点通过整理可增加出来的耕地面积,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博野县可整理出的耕地面积潜力在1015.48hm2~1674.45hm2和517.72hm2~663.06hm2之间。第三部分:提出耕地需求饱和度概念,研究博野县农村居民点通过整理可增加出来的耕地面积与粮食安全基础上需要整理出的耕地面积的对比关系。得出结论,并对博野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进行划分,共划分为三个整理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整理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