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视角下的三峡库区城市空间扩张研究 ——以巴东、秭归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位上升近30m,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特征产生巨大变化,由于库区蓄水的要求,沿岸城镇大量搬迁新建,使得库区城镇的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镇空间不断扩张,出现了极为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快速建设下的建设性破坏,导致了库区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现目前,库区中东部城镇城市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快速城市化建设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加强对库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指导库区城镇空间合理扩张已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借鉴国土空间规划评价研究方法,依据生态安全理论与城市增长边界仿真模型,从库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且城市发展形态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城市进行研究(巴东代表了用地受限,不得不异地发展的这类库区城市;秭归代表了顺着等高线,沿江岸平缓地区带状发展的这类库区城市)。首先,在对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大量综述与三峡库区城镇的特征情况基础之上,基于DPSIR指标体系,提出案例城市生态安全的具体指标,分层级识别评价区域生态安全,采用MCR最小阻力模型以建设用地为阻力源,构建生态扩张的阻力面,对生态源和生态走廊进行分析;其次,运用FLUS.CA模型对城镇增长分高生态安全、低限制、总体规划、过度增长四种情景进行多情景模拟,并综合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与城市发展诉求,划定城镇刚性、弹性增长边界,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适应性;最后,从“自然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自然”两个层面对城镇等级、发展功能区、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生态空间提出引导措施。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通过构建“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巴东、秭归生态安全情况。其中巴东各类生态安全地区比例为:高警地区18.45%、中警地区8.53%、预警地区3.00%、较安全地区46.49%、安全地区23.33%;秭归各类生态安全地区比例为:高警地区5.56%、中警地区21.58%、预警地区3.75%、较安全地区4.79%、安全地区64.32%。通过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二者生态源地皆占到了全域的70%以上,既说明库区城市生态环境十分良好,也说明库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十分重大。2.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通过MCR最小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模拟生态流在域内流动的最小成本路径,以求得生态廊道。巴东县域内共筛选出生态廊道46条,总长度462.92km;秭归生态流流动所需的最小耗费路径,筛选出生态廊道40条,总长度338.65km。两地生态廊道整体呈网状,连通各生态源地,但受制于长江沿岸城镇的集中建设附近,在该地区遭受的阻力较大,整体连通性受到较大影响。3.以案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基底,通过FLUS.CA模型对案例城市规划区未来城市增长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与现行总规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基本一致,但在用地规模、城市形态与生态源地的保护上有些微不同。因此,分情景构建案例城市刚性与弹性边界,试图谋求城市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协调一致。巴东规划区弹性UGB合计15.08km~2,刚性UGB合计33.07km~2,占巴东规划区面积的19.35%;秭归规划区合计21.91km~2,刚性UGB总面积为31.35km~2,占秭归规划区面积的16.58%。两个案例城市UGB占城市规划区的比例皆较小。4.通过上述生态源地——廊道——UGB的分析构建,清晰地了解到巴东、秭归在城市发展基底与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上的异同。综合全面的通过生态安全格局指导城市建设,对城市扩张提出宏观城镇体系与中观城市发展方向两个层面的建议。依据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提出宏观的城镇等级建议,依增长边界与生态廊道,提出中观的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轴线等城市空间要素,规避风险区域,建议相应的规划措施,实现城镇空间地适应性提升。
其他文献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从宏观层面对教育改革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教育改革的微观机制理解复杂的教育改革。克服既有研究的局限,应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将教育改革分为改革评估、改革决策、改革动员和改革执行四个阶段,厘清影响每个教育改革阶段的作用因素,并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构建一个基本的解释与理解教育改革的分析框架,增强对教育改革的解释力。
<正>中药复方是历代中医学者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用药形式。探讨其药效物质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现从中
会议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下定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意义进行论述,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说明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促进我们对其进一步认识,为今后的体质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引导大学生对健康问题的正确认识,改善身心,促进健康的整体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走进教学课堂。在这个背景下,作者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中人工智能助教机器人运用的实践探索,本文通过对此次实践进行运用场景说明、运用效果分析,最后得出实践的结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大学生体质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及卫生部相关机构的高校体质研究资料表明,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躯体结构发展相对完善,但其身心功能却呈现逐渐衰退的态势,其中爆发力和耐力素质的降低最为明显。因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促进工作的开展已刻不容缓。文章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420名学生为研究样本,就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剖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并
目的 探讨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2022年9月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康复为核心相结合护理模式的4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尼古丁作为香烟和电子烟的主要成分,被认为具有遗传毒性,并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尼古丁主要通过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就尼古丁对口腔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抗癌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用7只健康成兔进行碘化油线段选择性肺动脉栓塞术(PAE),目的是观察其影像表现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栓塞区的树枝状影的肺动脉末稍呈絮状或斑片状影,影像放第八周末近於全消退。组织学改变为栓塞区小血管扩张、外周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无组织坏死。实验证明用碘油线段做兔PAE易放影像观察,存留时间长,安全可行。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分析与研究,来探讨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思想,为中国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从王澍的建筑设计入手,通过山水画思想、造园手法以及乡土地域思想等三个王澍建筑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具体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王澍是如何赋予建筑以山水意境。在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中,除了功能与形式外,还要考虑到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将其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的、能够与中国文
目的:探究以卒中介入室急救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53例。常规组行常规救治方法,研究组行以卒中介入室急救护士为主导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取栓术后康复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