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对近二十年“重写文学史”的研究与反思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自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专栏讨论“重写文学史”后,“重写文学史”就有了特定意义,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新书写,这种重写从对一大批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作家的重新评价开始,到以现代化为核心的文学史观的提出,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和颠覆性。“重写文学史”使我们在新的史学视野中再次审视文学史的书写与研究,更新了我们固有的文学史观念,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带来了多元化的格局,还为文学史研究的范式转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重写文学史”进行认真反思,对于我们新世纪文学史观念的建构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本论文围绕“忏悔意识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表现”这一论题展开论述,集中探讨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中上帝缺席的现象,通过对中外作家同类文学形象的对比进行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不仅是加拿大著名的博物学家,而且是西方现实主义动物小说这一文体的奠基者之一。西顿创作的动物小说在动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不同于
十九世纪后半叶,伴随着接踵而来的战争,整个中华帝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重建道德、挽救国家危亡和民族命运成为晚清有识之士的共识。李伯元也以文学的方式积极回应了这一
作为清代中期重要女词人,无论从自身创作风格与创作内容,还是从身世经历与时代背景看,吴藻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正是以吴藻词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她的词作内容和风格,家世背景与个
女儿自幼乖巧听话,在课余参加了大量的补习班。因为学习好,一直是班级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女儿。小学毕业后,女儿考入全市知名初中的重点班,几次考试下来,成绩始终在25名左右,尤其是她引以为骄傲的语文成绩排到了班里的中游,这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她不甘心,拼命学习,想重温小学时出类拔萃的感受,但成绩却仍始终停留在25名左右。后来女儿就变了,觉得“努力没有用,越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