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井间多级化学示踪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我国油气开采重要的接替对象,注水开发是其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开发方式,然而,由于致密的基质体系、复杂的裂缝网络,油藏非均质性非常严重,油水井水窜水淹严重。为了封堵高渗透带,提高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及综合利用率,各种调控措施层出不穷。由于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储渗特征认识不清,调控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基于井间示踪定量化强、准确性好、成熟度高、适用性广的特点,提出井间多级示踪监测技术,实现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调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提高调控效果。以SH油田为例,本文通过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裂缝发育特征和水驱开发特征分析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水窜水淹原因,进行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调控和井间多级化学示踪配套体系的适应性分析。以井间化学示踪为基础,优化了逐级调控多级化学示踪剂筛选原则,提出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级次设计方法和各级次示踪剂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前一级示踪剂解释结果预测下一级峰值时间来实时设计调整示踪监测采样周期。同时,论述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解释机理,介绍了注入水分配系数、波及裂缝体积及逐级调控示踪剂模型拟合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主要解释参数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和逐级调控参数优化预测方法,最终形成并建立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体系。矿场试验表明,逐级调控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从示踪剂筛选、级次设计、用量计算、采样监测到逐级调控参数优化预测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准确性;逐级调控主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规律显示,研究井组具有较好的逐级调控效果,储层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研究表明,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可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调控参数实时优化及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从传统的忽视和否定GDP,到改革开放以来运用和强调GDP,再到进入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提出"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对GDP的认识和态度的科学性,体现着我们
美国在建国初 ,通过激烈的争论 ,开国元勋们确立了美国走工业化、城市化之路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着互动关系 ,且服务业对拉动城市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国政府行之有效
苏童的小说《米》是英语世界读者广为关注的当代中国小说之一,英译者葛浩文对《米》在西方的传播和接受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本文梳理国内学者们对《米》英译本进行的研究发
应用CAD/CAE技术 ,对多臂装置的凸轮机构进行完整的运用分析 ,并对凸轮进行改型设计
理想是冯契"智慧说"的核心概念之一。冯契把理想范式引入认识论,其理论贡献在于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相统一提供了由此达彼的必要环节,而且也为马克思
<正>过去肝转移被视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存活率更是近于0[1],随着诊断水平的发展,近20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生存率有显
介绍了多效唑的生理效应,并阐述了多效唑在水稻、小麦、花生、大豆、油菜等作物上的使用技术。
性别语言研究存在两元论和多元论之争,建构论属于后者,它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新思潮,其基本观点是性别语言是在交际活动中建构的,它不是事先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
介绍了格局多样性的概念、人工羊草草地演替过程中格局多样性的变化及其机制.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分布格局由最初的均匀型向聚集型及与其它杂类草混生型转变,在群落中少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