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作为我国油气开采重要的接替对象,注水开发是其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开发方式,然而,由于致密的基质体系、复杂的裂缝网络,油藏非均质性非常严重,油水井水窜水淹严重。为了封堵高渗透带,提高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及综合利用率,各种调控措施层出不穷。由于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储渗特征认识不清,调控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基于井间示踪定量化强、准确性好、成熟度高、适用性广的特点,提出井间多级示踪监测技术,实现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调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提高调控效果。以SH油田为例,本文通过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裂缝发育特征和水驱开发特征分析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水窜水淹原因,进行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调控和井间多级化学示踪配套体系的适应性分析。以井间化学示踪为基础,优化了逐级调控多级化学示踪剂筛选原则,提出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级次设计方法和各级次示踪剂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前一级示踪剂解释结果预测下一级峰值时间来实时设计调整示踪监测采样周期。同时,论述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解释机理,介绍了注入水分配系数、波及裂缝体积及逐级调控示踪剂模型拟合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主要解释参数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和逐级调控参数优化预测方法,最终形成并建立了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体系。矿场试验表明,逐级调控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从示踪剂筛选、级次设计、用量计算、采样监测到逐级调控参数优化预测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准确性;逐级调控主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规律显示,研究井组具有较好的逐级调控效果,储层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研究表明,井间多级化学示踪技术可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调控参数实时优化及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