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坡位、立竹密度、林下植被群落结构等生态因子对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和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及毛竹-多花黄精种间化感作用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陡坡地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坡位效应不同坡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密度、叶片叶绿素值和叶、根生物量积累及叶、根、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株高下坡位、上坡位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中坡位。地径下坡位、中坡位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低于上坡位。地上茎生物量中坡位、上坡位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地低于下坡位。地下块茎生物量、总生物量积累下坡位显著地高于中坡位,均与上坡位差异不显著。地上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下坡位显著地高于上坡位,均与中坡位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较为均匀的其它器官。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坡位效应,在试验毛竹林林分结构和经营水平条件下,宜选择下坡位进行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2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500~2500株·hm-2。3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试验毛竹林下植物有34种,隶属27科32属,优势种为山苍子(Litsea cubeb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多花黄精,分布格局类型多花黄精为均匀分布,其他物种均呈强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五节芒>芒萁>显子草>山苍子>悬钩子。运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因子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的分析,表明多花黄精生长与毛竹林下植物多度、高度和多样性指数关系密切,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是主要的影响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2924~1.2049,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2.8439~8.8099时多花黄精生长良好。研究表明:为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良好生长,在实践生产中,9~10月份可通过人工劈山除草来控制毛竹林下植物多度为159~843株.m-2。4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毛竹林立竹密度、坡位和人工经营及季节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和薯蓣皂苷元含量均以相对较低的立竹密度(1875株.hm-2)时最高,黄酮含量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元含量均为下坡位最高,中坡位和上坡位较低;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多糖、薯蓣皂苷元和黄酮含量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多糖和薯蓣皂苷元含量在3月份为最低值,黄酮含量在6月份为最低值;毛竹林下野生生长的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薯蓣皂苷元和黄酮含量均大于毛竹林下人工栽培的多花黄精地下块茎,但差异并不显著。在试验毛竹林经营水平条件下,为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品质优良,宜选择1500~2500株·hm-2的立竹密度和下坡位进行人工栽培,9月份为地下块茎最佳采收期。5毛竹鞭根、叶片水浸提液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毛竹鞭根、叶水浸液培养时间对多花黄精的化感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在处理初期(30d),毛竹鞭根和叶水浸液对多花黄精幼苗生长阶段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处理中期(45d)和后期(60d),毛竹鞭根水浸液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毛竹叶水浸液则表现为抑制效应。毛竹鞭根和叶水浸液对多花黄精在物种水平上的化感作用,处理初期和后期为促进作用,中期有轻微抑制作用。毛竹鞭根和叶水浸液浓度对多花黄精的化感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C1(0.025g·ml-1)、C2(0.050g·ml-1)、C3(0.075g·ml)、C4(0.100g·ml)和C5(0.150g·ml)浓度处理对多花黄精幼苗生长期的化感作用,毛竹鞭根水浸液为促进作用,毛竹叶水浸液C1和C2处理为促进作用,C3、C4和C5处理为抑制作用,抑制效应最大的为C5处理。毛竹鞭根、叶水浸液各浓度处理对多花黄精物种水平的化感作用除C5有轻微抑制作用外,其他浓度均为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多花黄精幼苗生长阶段,毛竹鞭根水浸液为促进效应,毛竹叶水浸液为抑制效应。在多花黄精物种整体水平上,毛竹鞭根、叶水浸液的化感作用为促进效应。总体上毛竹鞭根和叶水浸液能够促进多花黄精生长。6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提液对毛竹实生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与清水处理比较,0.025g·ml-1浓度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液在处理30d时对毛竹叶片光合色素、MDA含量和SOD活性影响不明显,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至处理120d时,除光合色素显著下降外,对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影响并不明显。0.075g·ml-1浓度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液在处理30d时除毛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外,对光合色素含量、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至处理120d时,除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外,对S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明显。0.125g·ml-1浓度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液在处理30d时对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毛竹叶片的各生理指标的影响逐渐显现,至处理120d时,除对SOD活性无明显影响外,CAT、POD活性和光合色素、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提液处理对保护毛竹幼苗免受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正效应,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毛竹幼苗叶片可通过提高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来维持其渗透平衡,保护质膜结构不受破坏。综合分析,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水浸液对毛竹生长的影响具有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