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火山盆地铀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条件分析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山火山盆地位于赣-杭火山岩型铀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南段,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火山岩型铀矿区,现已探明铀矿床二十余个。历经60多年的探采,累计钻孔进尺达200多万米。目前盆地浅部矿石明显减少,特别是优质矿石已近枯竭,因此,在查明深部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深部找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深部勘探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进步,三维地质建模已经成为地质界面形态描述和深部成矿预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相山火山盆地北部、西部、东部成矿区及盆地南部遴选了11个典型铀矿床(点),运用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钻孔等多源数据在GOCAD软件平台上构建了9个三维地质模型,立体呈现了盆地重点地段的深部地质特征,分析了深部成矿条件,并预测了多个深部铀多金属有利成矿部位。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首次系统地运用了相山火山盆地内232条地表地质调查路线、19条实测地质剖面、9幅矿床地质图、257幅勘探线剖面图、28幅中段平面图、1074孔钻孔等多源数据,构建了涵盖横涧、岗上英、红卫、沙洲、河元背、居隆庵、朋姑山、邹家山、云际、刁元等11个矿床(点)的9个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总建模面积达10.5km2。(2)创建了运用数字地质填图路线PRB数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地形数据直接构建浅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新方法。地表地质填图数据具有精度高、规范性好、信息丰富、连续性好、易获取、成本低等优点,且易于获取到覆盖整个研究区的数据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维地质建模所需数据源不足带来的瓶颈。(3)提出了复杂地质界面分块建模法,有效提高了构建复杂地质界面的效率和精度。根据建模数据的分布特点和地质体的三维形态特征将复杂地质界面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地质界面,选用合适的建模方法逐个构建简单地质界面,最后运用约束-插值、平滑等处理将简单地质界面组合生成复杂地质界面。(4)系统研究了节点连接约束、控制节点约束、点对线约束、点(线)对面约束、面的边界约束、面的边界对面的端点约束、距离约束(线与面的距离约束、地层厚度约束)等约束方法,详细阐述了这些约束方法的实现步骤。约束-插值方法贯穿矿床(点)三维地质建模始终,有效解决了多源数据融合难,复杂地质界面构建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升了建模质量和效率。(5)通过相山火山盆地北部成矿区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可知,3条东西向、5条北东向基底断裂构造将变质岩基底切割成8个凹陷、隆起不一致的菱形块体。局部地区粗斑二长花岗斑岩沿菱形构造侵入形成(近)直立岩墙,岩墙在剖面上呈“I”、倾斜“I”、上部膨胀“I”等形状。在基底断裂构造与盖层构造交汇处,岩浆侵入盖层构造中形成小角度(或近水平)岩床(脉),岩墙与岩床(脉)组合体在剖面上呈“火焰”、“7”、“T”、“┥”、“十”等形状。北部的矿床主要分布在北东向、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处(附近)的粗斑二长花岗斑岩体中,矿体主要富集在岩墙的膨胀部位、岩墙与岩床(脉)的结合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根据MT剖面解译成果和深部成矿条件,推断巴泉11号带(-1900~-1300m)、沙洲矿床(-1000~-600m)深部的岩墙与岩床结合部位还存在较好的找矿潜力。(6)在相山火山盆地西部成矿区内新发现了河元背火山塌陷构造,该火山塌陷呈东西向,与铀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重新厘定了东西向牛头山—居隆庵—船坑火山塌陷构造;查明了邹家山弧形火山塌陷构造展布特征;在牛头山—河元背断裂与河元背火山塌陷构造交汇部位,推断存在一个与铀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的鹅湖岭期次火山口;查明了居隆庵菱形断块内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构造(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底部的帚状裂隙带的三维形态:裂隙带呈上部收敛、下部撒开、南收敛、北撒开,在东西剖面上呈“人”形,在水平剖面上呈倒“人”形。在西部成矿区的河元背、居隆庵、平顶山菱形断块内圈定了5个深部铀多金属有利找矿远景区。(7)相山火山盆地东部和南部的笔架山—芙蓉山粗斑二长花岗斑岩体受基底断裂和火山层间离张断裂控制,形成岩墙和岩床组合体,在剖面上呈“7”形。该岩体岩床部分地表无放射性、遥感蚀变异常或异常较弱,且岩床厚度不大,综合盆地内不同位置的粗斑二长花岗斑岩体三维形态特征和有利成矿条件,认为在其岩床部位不具备很好的找矿潜力,而岩墙与岩床的结合部位则为有利找矿部位。
其他文献
低成本、高性能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的研发对于推动燃料电池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合金化、形貌以及结构调控等多重策略优化贵金属铂(Pt)、钯(Pd)纳米催化剂以提升其原子经济性、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之中,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因晶体中原子长程规则排列展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作为一类新型结构的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但该类催化剂从材料制备、性能评价到机理分析方面还存在诸多问
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具有高效率、环保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绿色能源转换技术,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两种工作模式。它可以将燃料(H2、CO、CH4等)的化学能在SOFC模式下转化为电能,也可以使用间歇性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在SOEC模式下电解H2O或CO2为H2或CO存储能量。具有快速氧还原反应(ORR)、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氧析出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理论能量密度,在近些年来被视为替代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一个候选项而备受关注。锂硫电池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快速的容量衰减,这种衰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的扩散和迁移引起的。严重的多硫化锂扩散迁移会导致穿梭效应,使得锂硫电池失效。除此以外,锂硫电池工作时缓慢的多硫化锂转化动力学也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针对传统物理限域固硫策略中存在的对多硫化锂
铝合金薄板激光焊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制造领域,得到了业界的青睐。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服役性能与其焊缝凝固微观组织密切相关。深入理解熔池凝固过程,实现焊缝微观组织的定量预测,对优化焊接工艺、提高接头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尺度过程,涉及宏观尺度熔池传热-流动行为以及微观尺度枝晶形核-生长行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复杂凝固过程的认识还不
第一部分CD26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构建及特征描述目的: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输注疗法取得了巨大突破,成为当前最具前景的免疫治疗方式。与传统的过继性免疫细胞输注疗法相比,CART细胞以MHC非限制性方式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及杀伤性。通过前期文献检索发现,TKIs不能清除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白血病干细胞(LSCs)特异性表达CD26表面抗原,此外CD26
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是我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关研究证实,城市街区之间存在着PM2.5浓度分布的较大差异,而街区建成环境与这些差异紧密相关。街区作为城市的肌理单元,又是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够有效调控的对象。深入解析街区建成环境与PM2.5污染差异的相互关系,在规划管控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关于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建成环境与PM2.5的研究相对较
第一部分: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痂形成较快且血浆中miRNA-92a-3p升高目的:合并脑外伤患者骨折部位骨痂形成速度较单纯骨折快,这一临床现象长期存在广受一线医生关注,但其原因仍不明确。然而,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不断改进,股骨、胫骨等骨折不愈合率没有显著降低却仍居高不下。通过探索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痂快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有望能阐释这一临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能为预防和降低骨折不愈合提供理论
第一部分PCSK9Qβ-003疫苗改善肾脏纤维化小鼠的有效性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开发了一种针对人PCSK9的治疗性疫苗PCSK9Qβ-003,本研究旨在探讨PCSK9Qβ-003疫苗在小鼠肾脏纤维化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使用LDLR+/-小鼠,采取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及e NOS抑制剂(L-NAME)方法建立两种不同的肾脏纤维化模型。方法:将PCSK9-003短肽与Qβ-2aa
第一部分新型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的设计与力学有限元分析目的:随着人们对髋臼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四方区及四方区骨折受到的关注度日益增高,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仍十分缺乏针对髋臼四方区骨折的特殊内固定器械,基于此,本团队设计了一套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本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比较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与经典的固定方式在站立和坐姿两种生理负荷条件下治疗髋臼前方伴后半横行(ACPHT)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同态加密技术支持对密文数据的直接处理,不仅能有效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还能保障密文数据不被统计分析,在密文数据检索、数据隐私保护、多方安全计算和密文数据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查询和处理需求,以及用户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使我们面临着如何设计高效率同态加密技术的挑战。并行同态加密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展同态加密算法的应用场景。本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