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剖面微量元素反映的150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的晚第四纪调查发现,位于该沙漠东南缘的上更新统—全新统的查格剖面是一个比较完整、具有多层序的风成砂丘砂与湖相等沉积交替的地层剖面,是晚第四纪即大约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变具有代表性的沉积—气候过程记录剖面,是我国东、西部过渡地带沙漠第四纪研究的理想地点。本文从该剖面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进行了16种微量元素——P,Mn,Sr,Zr,Ba,V,Cr,Co,Ni,Cu,Zn,Pb,As,Rb,Y,Nb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探讨微量元素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除Co、Ba外的14种微量元素在风成砂中含量最低,在湖相、古土壤等其它沉积相中含量相对较高,所体现的25个“低—高”元素含量旋回与25个“粗—细”沉积旋回呈镜像相映,呈现出自150kaB.P.以来的跌宕起伏且多波动的锯齿状元素相对迁移聚集过程线。 14种微量元素在风成沙中呈现的低值含量揭示了其时干旱寒冷气候下的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而在湖相、古土壤等沉积相中相对富集,则与暖湿气候背景下该剖面所处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洼地的特殊地貌位置有关。基于对中国现代北方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可以认为上述25个峰谷交替的14种微量元素相对迁移—聚集的变化旋回主要是干寒多风—温暖湿润气候旋回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经历了25个东亚古冬、夏季风相互对峙、彼此消长的演变过程。 为了探讨上述这一环境演变过程的成因机制,本文将该剖面P和CaCO3曲线与毛乌素沙地萨拉乌苏河流域的米浪沟湾剖面P和CaCO3曲线、格陵兰GRIP冰芯气候曲线、西太平洋暖池氧同位素曲线作对比,发现几者起伏变化对应比较明显,元素含量曲线相对低值段与δ18O-2、δ18O-4和δ18O-6冷阶段对应,而相对高值段与δ18O-1、δ18O-3和δ18O-5暖阶段对应。这说明在万年尺度上查格剖面所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与米浪沟湾剖面所在的毛乌素沙地萨拉乌苏河流域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一致,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是在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其他文献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岸带的一个特大省份,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不仅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之一。本文主要采用人口统
研究了具有执行器饱和耗散Hamilton控制系统的有限增益镇定问题。饱和现象大大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严重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利用饱和静态输出反馈使系统达到全局
旅游和旅游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沿领域,是最需要贯彻、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但是,由于一些观念和认识上的错误,我国许多地区旅游发展存不可持续现象,使旅游可持
学位
本文研究了数字城市服务参考模型体系,包括评估、业务、组件、技术、数据、管理这六类模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文章在对数字城市存在的问题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该
学位
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多样需要,在酿酒工艺中,常常将75度的原酒,勾兑成60度以下各种度数的白酒。但时下,一些干部将这种勾兑工艺用到了工作上。他们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工作
本文将概念规划的理论与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相结合,借鉴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城镇体系概念规划这一新的规划形式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以增城市
Oryza officinal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ild species in the tertiary gene pool of Oryza sativa. It has a number of elite genes for rice breeding in resistance
山区常见的侵蚀、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全球环境变化,这类灾害的发生也日趋广泛和加剧。我国是多山的国家,灾害的影响必然影响山区可持续发展。侵蚀、
细胞神经网络是一个大规模非线性系统,具有高速并行计算且易于硬件实现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本文基于时滞方程和反馈控制,对离散反馈型细胞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