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量的磷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发生水华或赤潮灾害。不同于氮素可以进行反硝化生成氮气,磷无法生成单质加以去除,而传统的抑制细菌增生和蓝藻爆发的方法是投放抗生素和重金属螯合物,这会对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危害。生物除磷是目前有效而经济的除磷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5月对半滑舌鳎、点带石斑、红鳍东方鲀和大菱鲆4种鱼类的同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曝气生物滤池采集细菌载体样品,使用琼脂培养基培养细菌,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样品。养殖点带石斑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4株细菌:WA、WB、WC、WD;养殖半滑舌鳎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2株细菌:BY、BZ;养殖大菱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5株细菌:DN、DO、DP、DQ、DZ;养殖红鳍东方鲀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5株细菌:HS、HT、HU、HV、HW。共16株可培养性细菌。养殖4种鱼类的同种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细菌组成和浓度都不同,这可能跟养殖生物的水化环境和肠道菌群有关。将分离的可培养性细菌进行除磷能力测定,发现除从养殖点带石斑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的WC以及从养殖大菱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离出的DO几乎没有除磷能力(<4%)其余菌株均有一定的除磷能力(>13.4%)。养殖每种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均有除磷能力较强的除磷菌,说明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充足的磷为除磷细菌提供生存条件。经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16sr DNA检测初步鉴定:WB、DN、HS和BY分别与Acinetobacter pittii strain ATCC 19004、Shewanella hafniensis strain P010、Vibrio vulnificus strain NBRC 15645、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RIMD2210633 strain O3:K6的16S r RNA序列具有100%、99%、98%和99%相似性。4株优秀的除磷细菌的除磷能力WB>HS>DN>BY,去除总氮能力WB>HS=DN>BY=0,去除氨氮能力DN>BY>WB>HS。聚磷菌WB的除磷率为44%远高于其他菌株,将其选出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可知,WB在进入新环境中后会有一段稳定期,甚至细菌浓度会小幅度下降,在稳定后很快进入指数期,在20h后进入稳定期,能够快速增长。结合可溶性磷含量,发现细菌快速增长期就是可溶性磷含量的快速下降阶段,从而验证了WB有很高的除磷能力。WB的最适生长PH为6.0-6.5,最适除磷浓度为6.5-7.0,在PH值大于6.5时随着p H值的增加平均除磷能力增加;在柠檬酸钠、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乙酸钠4种碳源中,乙酸钠最适宜WB生长,WB的除磷能力最强;最适生长、除磷温度大约在26℃;最适转速为120rpm,转速过小会抑制细菌的生长。WB能够利用不同形态的磷,快速利用培养基中可溶性磷,转化利用培养基中难溶性磷,分解利用培养基中有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