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显然已经无法适应这一宏观大背景,为此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企业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也是将创新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的天然转换器,企业创新对于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企业层面来看,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使得企业难以仅凭自有资金进行创新项目的投资,而创新活动的持续时间长、投资回报率不确定等固有特点也使得企业在向外部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支持时屡屡碰壁,由此观之,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最为关键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管制环境的逐渐宽松,政府及相关部门允许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许多实体企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投资入股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股权联系,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实体企业带来了可观的金融业利润。这种“实体+金融”的产融结合能够缓解企业创新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还是会使实体企业“不务正业”,通过投资金融行业获取该行业的超额利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这将成为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动机。以此逻辑为主线,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产融结合动因研究和产融结合与企业创新二者关系的研究。考虑到我国在转轨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类特有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因此本文在每一部分的研究中都加入产权性质这一分组变量进行分组细化研究。在产融结合动因研究部分,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受政府干预的程度、资源获取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二者在产融结合决策上必然也会表现出不同动机。该部分以政府干预、融资约束和套利动机为自变量,通过logit回归得出结论:国有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金融企业的这种产融结合行为主要受政府干预和投资金融业套利动机的驱使,而非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并未显著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但同时受到融资约束和投资金融业套利动机的驱动。综上可得,我国上市公司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它们进行产融结合都受到了投资金融业套利动机的驱动。结合产融结合动因研究结果,本文接着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在各自动因驱使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中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总体上得出产融结合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产融结合不仅不能显著改善企业创新水平,反而对企业创新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这一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样本按照具体产融结合对象划分为持股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七大样本,并研究不同产融结合对象样本内产融结合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最终得出在参股财务公司样本内,产融结合程度与企业创新呈现1%显著性水平上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持股财务公司的比例越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低;在除财务公司以外的其他产融结合对象样本中,产融结合程度与创新投入都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体上得出产融结合程度会对企业创新水平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的研究对实体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业、避免实体企业空心化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对于政府引导企业资金“脱虚向实”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