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林木腐朽真菌资源与分类研究

来源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腐朽真菌主要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伏革菌目(Corticiales)、褐褶菌目(Gloeophyllal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红菇目(Russulales)、伏革菌目(Corticiales)、糙孢孔目(Trechisporales)、花耳目(Dacrymycetales)和银耳目(Tremellales)等。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枯死的树干、倒木、及人工木制品上,通过分泌产生各种生物酶,讲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态系统分解者中的重要成员。但同时它们也能引起林木病害,造成林业生产上的损失。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独特,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林木腐朽真菌资源;但目前对其林木腐朽真菌资源情况尚不清楚,更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开展对该保护区林木腐朽真菌资源、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研究,不但对保护和开发利用食药用真菌资源及防治森林病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如下:(1)对云南省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林木腐朽真菌资源非常丰富。本研究在保护区不同海拔、林型、区域共采集到林木腐朽真菌标本2454号,共发现89种白腐菌,4种褐腐菌,其中包括14种药用真菌,2种食用菌。(2)基于对采集标本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观察,共鉴定出93种木腐真菌,它们隶属于9目,24科,58属。其中,64种隶属于多孔菌目Polyporales,占所研究木腐菌种类的68%,为优势目;12种隶属于红菇目Russulales、7种隶属于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3种隶属于木耳目Auriculariales;牛肝菌目Boletales和糙孢孔菌目Trechisporales各有2种,另有3种分别隶属于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伏革菌目Corticiales和褐褶菌目Gloeophyllales。对鉴定出的93种林木腐朽真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显微绘图,并对每个种的寄主、分布和腐朽类型做了详细的记录,同时对每个种及其相近种进行了讨论。(3)发现一个新属Rhomboria和8个新种,它们分别为Serpula dendrocalami,Rhomboria wuliangshanensis,Gloeodontia yunnanensis,Lyomyces bambusinus,L.cremeus,L.macrosporus,L.wuliangshanensis,Peniophorella fissurata。(4)基于ITS序列构建了9个目和红菇目、多孔菌目、木耳目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9个目中,多孔菌目Polyporales与褐褶菌目Gloeophyllales聚类较近,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与糙孢孔菌目Trechisporales聚类较近,木耳目Auriculariales与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聚类较近。红菇目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标本在红菇目内共形成5个clades(Bondarzewiaceae、Hericiaceae、Lachnocladiaceae、Peniophoraceae、Stereaceae)。其中Hericiaceae clade与Peniophoraceae clade聚在一起。多孔菌目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中的囊耙齿菌科Irpic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和原毛平革菌科Phanerochaetaceae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近,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齿毛菌科Cerrenaceae和丝毛伏革菌科Hyphodermataceae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近,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科真菌聚类关系显著分开。木耳目系统发育树表明,本研究木耳属的3个种的序列分别与其对应种的权威序列聚类,且支持率高。(5)基于基于ITS序列和LSU序列对本研究中发现的8个新种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同时结合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竹干腐菌Serpula dendrocalami与相似干腐菌亲缘关系紧密,为干腐菌属Serpula的新种;Rhomboria wuliangshanensis属于齿耳菌科,与Nigroporus属、Flabellophora属及Trullella属关系较近,但自成一枝,为齿耳菌科的新属新种;Gloeodontia yunnanensis与Gloeodontia的其他种聚类在共同的clade中,但从形态上可以把将他们它们区分开,为Gloeodontia属的新种;Peniophorella fissurata和P.pubera系统发育关系最近,但它单独聚成一支,且形态学上有差异,为Peniophorella属的新种;Lyomyces属的4个新种(Lyomyces bambusinus、L.cremeu、L.macrosporus、L.wuliangshanensis)中,L.wuliangshanensis和L.mascarensi、L.bambusinus和L.sambuci、L.macrosporus和L.allantosporus系统发育关系紧密,但在形态学上都有差别,为该属新种。而L.cremeus与L.microfasciculatus、L.mascarensis、L.wuliangshanensis组成一个clade,但其形成了一个单系谱系,也为该属新种。以上结果显示,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林木腐朽真菌资源丰富,且多样性高。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完成了93种真菌的准确鉴定,并明确了其分类地位。同时本研究构建了小型木腐菌标本库、菌株库、基因库,研究结果不仅弥补了该地区林木腐朽真菌资源与分类研究的空白,而且为未来研究该地区林木腐朽真菌提供基本材料和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计划行为理论是解释和预测个体环境行为的重要理论,引入情感因素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可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解释能力。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概念、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情感因素(地方依恋和敬畏情绪)构建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影响因
为了合成具有多样结构和良好催化性能的多酸基配位化合物,本论文主要选用具有双齿配位特征的有机胺类配体及衍生物,乙二胺(en)和3,5-双(1,2,4-三氮唑-1-基)苯甲腈(DTCN)作为有机配体,合成了四个钒酸基或含有钒的多酸基配位化合物;并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详细的描述。此外,我们还对所合成配合物的光催化、电催化等性质做了初步的探究;同时,对配合物选择性催化氧化硫醚类化合物的性能做了深入的探
量子点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报道的量子点的种类很多,包括贵金属团簇、硅量子点(硅点,SiQDs)和碳量子点(碳点,CQDs)等,其中基于硅点和碳点的荧光探针在分析传感和生物成像方面展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碳点良好的光学稳定性、可调的荧光发射和低的制备成本为其在生物传感、荧光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已经有很多性质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各国共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林木作为森林的主体,其生物量的准确估计对于森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通量的定量分析、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分析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林业生长和收获数据普遍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即数据间存在相关性,违背了最小二乘模型的回归假设,使得传统的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中水分运移的主要通道,会引起土壤中养分流失、地下水污染等情况发生。研究土壤大孔隙特征,能够为探明土壤入渗特性及水土流失规律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区域环境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以红河干旱河谷地区的农地、荒地、园地、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分穿透曲线法和经典统计分析,定量分析土壤大孔隙特征,并研究环境因子对土壤大孔隙形成的相关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林地、园地
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问题频发,一些企业为了一劳永逸、牟取暴利而选择滥用兽药、非法添加兽药导致兽药残留超标。磺胺类抗生素(SA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生素,由于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低廉的价格,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于畜牧业。磺胺会因无法在体内代谢而不断累积造成白细胞减少、泌尿系统疾病等问题。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兽药残留十分重要。但由于样品基质复杂,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对杂质的吸附和对待测物质
昆虫嗅觉调控害虫的防治策略已经在农林业上得到广泛运用,昆虫的嗅觉系统在配偶识别、准确寻找寄主和产卵地点选择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OBP)是一类存在于其嗅觉感器淋巴液中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在昆虫的嗅觉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准确识别并结合环境中的气味物质。西藏簇角缨象天牛Cacia cretifera thibetana是严重危害云南核桃等经济林木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带来
色彩是风景林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提高风景林视觉审美质量的重要抓手,科学分析风景林色彩景观特征与公众视觉审美响应机制,构建系统普适的色彩景观评价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对提高风景林视觉审美质量及其多重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轿子山风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色彩解译技术对风景林秋季色彩景观照片进行量化,利用Matlab中森林色彩量化程序提取色彩组成要素指数,利用Arc GIS和Fragst
气候变暖和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地表气温与臭氧浓度增加变化显著,对城市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城市植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的影响日趋明显。观赏草抗逆性强,养护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生态效益高,是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研究采用开顶箱气室(OTCs)模拟熏蒸法,选取三种常见的园林观赏草:小兔子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大规模高效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全钒液流电池有很多优势,它设计灵活、可以避免电解液交叉污染、安全性高和环境友好。全钒液流电池中的电压损失主要有欧姆损失、电荷转移损失和传质损失。随着新电池结构和电极材料的迅速发展,传质损失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液流电池功率密度的限制因素。在传质过程中,反应离子只有通过电极表面假想的扩散层,才能参与电极反应,描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