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合并肝损伤较常见,但大部分患者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合并黄疸患者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棘手。本文选取131I及内科药物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甲亢合并黄疸患者,对治疗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甲亢合并黄疸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对比分析131I及内科药物治疗甲亢合并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住院甲亢合并黄疸的患者6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用药情况等一般资料,记录入院时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等资料。根据治疗甲亢的方式,将65例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36例)和内科药物治疗组(29例)。再依据胆红素升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组(30例)、中度黄疸组(13例)和重度黄疸组(22例),记录各组治疗后1周(7±1天)、3个月(90±7天)、6个月(180±14天)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及随访资料。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5例甲亢合并黄疸患者中,甲亢性肝损伤28例(占43.0%),合并药物性肝损伤25例(占38.5%),合并病毒性肝炎4例(占6.2%),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例(占1.5%),合并肝硬化7例(占10.8%)。2.131I治疗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131I治疗组患者FT3、FT4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组中度及重度黄疸患者占比较大,与内科药物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31I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轻度黄疸患者:两种方式治疗后1周,两组间AST、ALT、TBiL、DBi L、IBiL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31I治疗组患者FT3、FT4水平低于内科药物治疗组,TSH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但仅FT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6个月,131I治疗组患者FT3、FT4水平低于内科药物治疗组,TSH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但仅FT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药物治疗组ALT水平高于131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度黄疸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1周,131I治疗组AST、ALT、TBi L、DBiL、IBi L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两组间IBi L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FT3、FT4、TSH、AST、ALT、TBiL、DBi L、IBiL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重度黄疸患者:两种方式治疗后1周,131I治疗组TBiL、DBiL、IBiL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AST、ALT水平低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两组间TBi L、DBiL、IBi L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3个月,131I治疗组患者FT3、FT4、AST、ALT、TBi L、DBiL、IBi L水平低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两组间TBiL、DBi L、IBiL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6个月,131I治疗组患者FT3、FT4、AST、ALT、TBi L、DBiL、IBi L水平低于内科药物治疗组,TSH水平高于内科药物治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黄疸患者,131I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恢复效果均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