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宁浩电影在大荧幕上所获得的票房让人们看到了黑色幽默喜剧在中国的市场。从《疯狂的石头》开始,人们对于宁浩的争议就没有中断过,直到《心花路放》的上映,人们对宁浩的争议就更是铺天盖地而来。面对中国电影市场大片云集的现状,中国本土电影一直在寻找一条集经济效益与艺术效果相结合的中国化电影发展之路。但是却常常无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到底宁浩的电影是不是还在坚守最初的真实和内涵?到底宁浩是在渐渐流于商业还是一直坚守文艺?到底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充实自己的文艺内涵?这些问题都是富有研究价值的,都是值得我们为之进行调查论述的。本篇论文正是围绕以上人们的种种困惑和中国电影的种种现状而展开的。在界定相关概念和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宁浩的电影从拍摄手法和价值内涵两大方面进行总结研究,从而得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不足和发展中国电影创作文艺内涵的几点方式方法。首先对宁浩电影的叙事语言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宁浩电影所有的拍摄手法的运用,无论是光影还是景别,都是在为影片的真实性服务的。其次,深入到宁浩创作的精神层面上来,就看到了黑色幽默的创作思路在影片的整个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影片有了精神内核,才能形成有效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第三个部分就是将影片中的存在主义美学风格加以挖掘和阐述,进一步总结论述宁浩电影中所展现的存在主义的哲学内涵。最后,针对以上对宁浩电影的票房成功这一表面现象的深层次挖掘,对整个文章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对中国电影的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通过整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得出,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怎么走,我们要始终谨记,电影是一种艺术,商业性只能基于艺术性从而增进电影的发展,而不能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镣铐。中国电影若想在电影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挖掘电影的艺术性的同时保证住影片的真实性和通俗感是十分重要的。让电影的拍摄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开展,让哲学思想成为影片拍摄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使影片同时具有艺术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障。看到宁浩电影票房的同时深入研究宁浩喜剧成功的原因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通过对宁浩喜剧成功的原因的分析看到中国电影的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论证是整篇文章研究的最终目的。对宁浩电影的研究不能仅仅流于表面,也不能仅仅从单方面进行,而是要在拍摄手法和意蕴内涵纵横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中国电影发展有益的方法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