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试验(0(N0)、80(N80)、160(N160)、240(N240)和320(N320)kg hm-2、不施肥对照(CK))、及撂荒休闲(B)、裸地休闲(F))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年监测了不同氮肥水平和不同管理利用方式麦田N2O和CO2的排放情况,研究了土壤N2O和CO2排放对不同土地管理方式的响应及其与降雨、气温的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化学氮肥能显著提高旱地麦田N2O的排放通量,施肥后的前50d为N2O排放高峰期。N0、N80、N160、N240和N320处理峰值分别为36.20、92.05、117.49、175.71和230.37μg N m2h-1。2个小麦生长季,各处理的N2O总排放量平均分别为0.29、0.76、1.12、1.54、2.05kg Nhm-2,N2O排放系数为0.49~0.59%,平均0.55%。N2O排放通量分别与土壤NH4+-N、NO3--N含量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N2O总排放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2、施用化学氮肥能显著提高旱地麦田CO2的排放通量,施肥后前50d和150~200d为CO2排放高峰期。N0、N80、N160、N240、N320处理峰值分别为149.61、183.60、230.43、291.21和341.83mg C m2h-1。2个小麦生长季,各处理的CO2总排放量平均分别为4.14、5.36、6.25、6.91、7.82t Chm-2。CO2排放通量分别与土壤NH4+-N、NO3--N含量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CO2总排放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3、小麦生长期,N160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变化较大,而其他处理变化基本稳定。N160、CK、F和B处理的N2O峰值分别为117.49、29.71、15.06和11.00μgNm2h-1,两个小麦季各处理的N2O总排放量的平均分别为1.11、0.26、0.17和0.13kgNhm-2;N160、CK、F和B处理的CO2排放通量峰值为230.43、120.45、105.47和99.79mg C m2h-1,两个小麦季各处理的CO2总排放量的平均分别为6.25、3.57、3.56和2.98t C hm-2。不同土地管理方式的CO2排放通量均与气温显著正相关,而仅N160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CK和N160处理的N2O和CO2的排放通量与NH4+-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仅CK处理的N2O和CO2的排放通量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氮肥是该区域麦田N2O和CO2排放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气温、降水和土地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N2O和CO2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