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试验(0(N0)、80(N80)、160(N160)、240(N240)和320(N320)kg hm-2、不施肥对照(CK))、及撂荒休闲(B)、裸地休闲(F))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年监测了不同氮肥水平和不同管理利用方式麦田N2O和CO2的排放情况,研究了土壤N2O和CO2排放对不同土地管理方式的响应及其与降雨、气温的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化学氮肥能显著提高旱地麦田N2O的排放通量,施肥后的前50d为N2O排放高峰期。N0、N80、N160、N240和N320处理峰值分别为36.20、92.05、117.49、175.71和230.37μg N m2h-1。2个小麦生长季,各处理的N2O总排放量平均分别为0.29、0.76、1.12、1.54、2.05kg Nhm-2,N2O排放系数为0.49~0.59%,平均0.55%。N2O排放通量分别与土壤NH4+-N、NO3--N含量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N2O总排放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2、施用化学氮肥能显著提高旱地麦田CO2的排放通量,施肥后前50d和150~200d为CO2排放高峰期。N0、N80、N160、N240、N320处理峰值分别为149.61、183.60、230.43、291.21和341.83mg C m2h-1。2个小麦生长季,各处理的CO2总排放量平均分别为4.14、5.36、6.25、6.91、7.82t Chm-2。CO2排放通量分别与土壤NH4+-N、NO3--N含量和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CO2总排放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3、小麦生长期,N160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变化较大,而其他处理变化基本稳定。N160、CK、F和B处理的N2O峰值分别为117.49、29.71、15.06和11.00μgNm2h-1,两个小麦季各处理的N2O总排放量的平均分别为1.11、0.26、0.17和0.13kgNhm-2;N160、CK、F和B处理的CO2排放通量峰值为230.43、120.45、105.47和99.79mg C m2h-1,两个小麦季各处理的CO2总排放量的平均分别为6.25、3.57、3.56和2.98t C hm-2。不同土地管理方式的CO2排放通量均与气温显著正相关,而仅N160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CK和N160处理的N2O和CO2的排放通量与NH4+-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仅CK处理的N2O和CO2的排放通量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氮肥是该区域麦田N2O和CO2排放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气温、降水和土地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N2O和CO2排放。
其他文献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假日旅游”的推动下,更呈现出良
本研究以皮山县骆驼蓬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植物更新生态位的角度出发,在综合分析骆驼蓬种子特种及萌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骆驼
甘蓝型冬油菜用途广泛,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我国主要的油菜种植类型。研究和了解其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对指导冬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两部分研究:(1)以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为代表,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冬油菜进行取样,取样后将样品分成不同部位,精确研究冬油菜物质积累和各种必须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确定油菜合理的肥料用量及施肥比例提供理论依据。(2)
红壤在降雨之后形成的地表结皮,不但影响土壤产流产沙,也影响降水入渗、水分从地表蒸发以及土壤水分状况,并可能改变土壤水分循环。但地表结皮和土壤入渗的关系尚存争议,红壤
本研究针对新疆玛纳斯河盐渍化弃耕地不同的种植重建模式,调查植被物种组成并测度其生物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的一系列土壤特性变化,从而评价不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