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评价研究

来源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3cbb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智能避障功能作为无人驾驶车辆的一项基本功能,是在车辆遇到前方行车风险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自动采取换道、借道等避让行为,以避免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化解行车风险。对智能避障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对改进和提升功能、实现功能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测试是获取评价指标的重要途经,因此,论文围绕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开展测试和评价技术研究,以促进智能避障功能在车辆上的应用,保障行车安全。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定义和分类。针对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定义缺失、边界模糊的问题,在分析障碍物类型、典型碰撞场景及对应场景下车辆的避让操作方式的基础上,对车辆智能避障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对于本车行车轨迹前方存在障碍物的具体场景,按照车辆实施避让操作时对道路资源的占用情况,将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划分为智能换道避障功能和智能借道避障功能。上述定义和分类系统性分析了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并为后续研究界定了范围。设计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工况。针对现有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要求简单、测试场景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分析事故统计数据设计了各功能下的典型测试工况及其测试条件,提取避障过程的不同阶段下各测试工况的评价指标,设计各指标的测试方法并建立评价准则,形成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可以考核车辆智能避障功能在各典型测试工况下的整车表现,并为功能的综合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构建车辆智能避障功能综合评价模型。针对车辆智能避障功能评价过程依赖专家意见、评价结果单一的问题,通过功能分类、测试工况、评价指标的研究,系统地构建包括目标层、功能层、要素层、指标层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计算功能层和要素层的各指标权重,组合改进序关系分析法和CRITIC法计算指标层的各项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结合专家意见和测试数据,能够体现各层级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得到各工况、各功能的评价结果及综合结果。验证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评价方法。测试三台试验样车的智能避障功能并进行综合评价。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和评价方法合理有效,测试工况基于典型避障场景设置,评价方法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并合理地利用了客观数据,弥补了关于车辆智能避障功能测试评价领域的空缺,评价结果可以为功能的改进提供建议,有助于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性。
其他文献
工程设计作为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覆盖于工程管理环节的各个阶段,而且能够有效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通过分析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对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相关对策。
随着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造价行业要逐步适应市场化大环境,自身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分析定额计价模式和市场计价模式的差异,以使从业人员从平常工作中最常接触的内容着手,逐步了解市场化的变化,同时提出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转变从业人员观念、建立企业数据库、应用BIM技术等对策,以利于造价行业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化环境。
纪录片的创作者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书写“酒文化”,能够推介“酒文化”的美学内涵、促进“酒文化”的传播。酒酿场景、酒馆与宴席场景是“酒文化”题材纪录片叙事场所建构类型,而限制化的空间叙事、多空间的并置叙事、流动的空间叙事则是“酒文化”题材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特征。纪录片酒文化的情节性展现、纪录片酒文化的仪式化表达是“酒文化”题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特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
诗学作为未来民间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在已有的中国民间故事学研究中成果并不丰富。从人民创作故事、讲述故事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的生活实践传统是民间故事诗学的核心,也是民间故事诗学研究整体性、综合性的体现,更是民间故事诗学创作、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本质所在。从历史来看,中国诗学传统立足于人民生活实践,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品格、人民生活的主体精神。民间故事诗学艺术源于人民的诗性智慧,在民间故事中以“性情”为
<正>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等指导性文件,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根源性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答案。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是将素质教育中高考的核心功能进行概括,阐明为什么考;"四层"是对高考中素质教育目标的提炼,明确考什么;"四翼"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解决怎么考。高考
期刊
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数学教材《认识面积》的内容为例,论述从教材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单元结构、例题、习题四个方面对两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两个版本教材各自的特色,了解不同版本的教材是怎样强化、落实知识点,为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STEAM教育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大学科领域,旨在构建一种跨学科、情境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我国改革以“分科”教学为主的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然而,普通中小学由于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资源和条件,难以单独推进STEAM教育改革,而中等职业教育恰好拥有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均能助力普通中小学推进STEAM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