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钻井岩心、地震、室内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以川西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研究对象,以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储层特征为研究重点,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的成果认识:(1)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对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具有影响的构造运动主要包括桐湾运动、兴凯运动及形成川中古隆起的隆升运动。晚震旦世灯影组发生的桐湾运动由于幕式升降,使得灯影组地层发生暴露剥蚀,使其与上覆寒武系地层形成不整合,从而影响后续时期地层(包括龙王庙组地层)的沉积;加里东旋回时期的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其两侧的断阶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川中古隆起的初步发育控制着龙王庙期古地貌的格局,从而控制了龙王庙组沉积相的展布。(2)川西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由西向东可以划分为混积潮坪相和局限台地相,其中局相台地相发育亚相颗粒滩及滩间海。(3)明确了川西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时期岩相古地理的演化。龙一段时,川中古隆起的高部位位于川西南部的成都、雅安以西,向东延伸到南充、广安一带。水体从东向西侵浸,此时川西大部分发育混积潮坪相,向东发育局限台地相。颗粒滩在拉张槽时期形成的两大水下隆起---资阳和磨溪附近发育;龙二段时期,四川盆地西缘、北缘开始隆升并成为古地形相对高区,水体继续加深,沉积岩石厚度增加,局限台地相范围扩大,潮坪相在川西及部分川北地区分布,面积缩小但趋于稳定,此时颗粒滩不仅在原资阳、磨溪地区继承性发育,还在南江一带发育;龙三段时期,海水缓慢退下,水体变浅,古地貌高地露出水面,成为颗粒滩,在颗粒滩之间的局部水体被称为滩间海。(4)龙王庙组储集岩类型主要包括颗粒(鲕粒、砂屑)、粪球粒、细-中晶和泥-粉晶白云岩4类,发育各种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洞和裂缝。其中裂缝-孔洞型储层是龙王庙组的主要储层类型,储层整体孔隙度较好,渗透率不强,属于Ⅱ类储层。(5)储层有利发育相带主要为颗粒滩相,故川西盆地龙王庙期储层有利相带分布远景区为威远-资阳-安岳-南充-女基井一线向北至川深1井,龙探-马深一线以南至仪陇。
其他文献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二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战后大环境的改变引起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教学上亦如此。二战以来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广泛普及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促使讨论法成为了美国大学教学中仅次于讲授法的第二教学手段。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法、比较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二战以来美国大学的讨论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对其实施背景的梳理,包括
为了有效缓解两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建立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探索更为有效的高管薪酬结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股权薪酬逐渐成为企业薪酬管理的关键,成为理论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来看,企业对最优薪酬结构的设计还在探索之中,业绩型股权薪酬的正向激励效果并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贫困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精准扶贫”概念于2013年提出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连续6年年均减贫人数都在1000万人以上。此外,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不仅指导着我国的扶贫工作,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实践运用展开研究。首先,主要分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背景和科学内涵,为什
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近年来,在经济学文献中,文化多样性的经济影响颇受关注。在我国的县域层面,宗族起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不同的宗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在家谱、祖训和族规等传承载体上均有所体现。而家谱姓氏是区分不同宗族的直接形式,不同宗族姓氏的文化背景和处事观念颇具多样性,本文将考察这种多样性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上海图书馆公布的华人家谱总目数据,整理并构建了合计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决定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得益于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结构性矛盾,尤其是现阶段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群体所面临的专业化水平不足,数量短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理解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变得十分有意义。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率,这会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收入发生变化,进而促使粮食主产区的人们向外迁移,最终使各地区劳动力的分布格局发生改变。本文使用全国2474个国家级地面站的气象数据与291个地级市的人口净移民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人口迁移的不同影响及其背后的传递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三个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和智能手表等设备的智能化,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连接更加普遍,这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地理位置信息服务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支撑技术,在军事、民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但是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森林、室内等特殊环境中,都不能有效的提供位置信息。因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
近年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明确指出要推动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预示着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顺应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要,作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政策载体,诸如北京中关村这样的国家高新区俨然成为了区域的增长极,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对相对落后产业产
在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时代已经来临。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的硬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游戏形态。在政策和资本的影响下,提速降费的4G流量政策和4G智能手机为手机游戏的全面普及注入了强大的能量,而即时通讯类的手机社交软件则将手机游戏中的社交元素无限放大,手机社交游戏被包装成为一副崭新的面孔。作为ACG产业(动画、漫画和游戏)中的重要一环,2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交通是保障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如何良性发展,达到城市交通供需结构平衡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立足于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空间不合理开发、供需结构错配引致城市经济效率损失等现实问题,本文以人口集聚为视角,对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为总效应、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