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ai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城市土地的供给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时是否考虑非期望产出因素,既影响关于中国城镇化过程的评价,又影响未来关于土地的使用效率评价。本文以效率的测度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科学评价,为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抑制非期望产出对环境的过度污染提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上的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框架。针对现有文献中使用单个指标或综合指标体系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的缺陷,提出了将非期望产出引入全要素框架,进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问题。(2)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的利用现状。从时间趋势和空间差异角度对中国土地利用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厘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总体变化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将建设用地作为独立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检验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角度,检验中国城市化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特征。(3)构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模型。利用环境生产技术和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了只考虑非期望产出减少和只考虑期望产出扩张的单一经济效率模型、实现期望产出增加后再减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效率模型、同时实现期望产出增加和非期望产出缩减的双目标效率模型,并利用中国29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4)检验了空间视角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要素。将空间关联的思想纳入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描述各个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空间集聚的典型事实,验证了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效应的存在性。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经济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这6个因素与各省域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回归与分析。
其他文献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使得更多的企业都急于尽快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以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保持或者增
物流管理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论文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体系出现的问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数据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数据库已不能满足在许多领域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