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 AS)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防治冠心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研究工作,临床上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选择开发疗效高、副作用小、简便经济的中医中药外治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温通心肾、活血化痰的中药制成热奄包,外敷内关穴,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温通心肾,活血化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体现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创新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外治法开辟一条新道路。[目的]本研究以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温通心肾、活血化痰的中药制成热奄包,外敷内关穴,观察其对符合入选条件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M-CSF、IL-18等的改变,探究温阳活血化痰法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符合条件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3,对照组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各组患者均辩证予中药汤剂基础治疗。治疗组:热奄包(组成:肉桂l0g补骨脂l0g吴茱萸l0g山奈l0g红花l0g制南星l0g姜半夏l0g白芷10g等;研粉后用纱布包裹蒸煮,待温度降至约40-45℃)外敷双侧内关穴位,每天2次,每次15min。对照组A(非中药热奄包):予米糠填充热奄包外敷双侧内关穴位,每天2次,每次15min。对照组B:予针刺治疗双侧内关穴,针刺时,常规消毒皮肤,进针得气后,留针15 min,留针期间每隔lmin行针30s,每日1次。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未予外治法治疗。疗程均为1月。研究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并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T组与对照组B组均可以明显降低中医症状积分(P<0.01,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B组;(2)治疗后实验组T组与对照组B组均对心绞痛临床疗效显效率及总疗效显著(P<0.01,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后实验组T与对照组B均可以明显降低CAS血清中的TC(P<0.05,P<0.01)、TG(P<0.05,P<0.05)水平;升高HDL-C(P<0.01),实验组T与对比组B相比无显著性(P>0.05);(5)治疗后实验组T与对照组B可以明显降低CAS血清中M-CSF及IL-18(P<0.01,P<0.01)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2.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而除了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外,穴位刺激与经络传导发挥着更为重要的治疗作用。3.中药热奄包外敷内关穴具有调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等作用,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