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损RC框架建模方法与剩余抗震性能评估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灾后重建过程中对震损结构一律拆除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资源耗费,这将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恢复速度。部分在役老旧结构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并且存在如钢筋锈蚀等材料性能劣化的现象,此类震损结构在应急阶段的安全性和恢复阶段的可修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为给震后损伤建筑的处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损伤RC构件和框架结构的剩余抗震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数据库中选取了118个RC柱的拟静力试验滞回数据,提出损伤构件基于规格化转角的强度退化系数、刚度退化系数和残余变形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残余变形的震损RC构件塑性铰恢复力骨架曲线的确定方法。基于Open Sees仿真平台,建立损伤RC梁柱试件的集中塑性铰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恢复力模型及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2)研究了钢筋锈蚀和地震损伤共同作用对处于服役期内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假定钢筋锈蚀和地震作用对柱端塑性铰力学性能的影响相互独立,对集中塑性铰恢复力骨架曲线进行两次修正,建立了轴压比不同的损伤RC柱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材料劣化的震损RC柱相比,在一般大气环境下服役40年~50年后遭遇地震损伤的RC柱最大承载力的降幅增加了2.59%~6.15%;锈蚀量相同时,轴压比越大,延性系数和平均耗能系数的降低程度越大。(3)以六层三跨RC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完好框架、破坏等级逐渐增大的5个震损框架展开地震易损性和性能冗余率分析。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退化随损伤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结构由中等破坏转变为严重破坏时,抗震能力退化速率明显加快。(4)选取倒塌储备系数(Collapse Margin Ratio,CMR)和抗倒塌性能冗余率(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SPI)量化震损RC框架抗震能力的残余率。两种方法确定的残余率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基于SPI的计算结果更低。通过易损性分析确定CMR时,采用的能力限值实质为衡量完好结构的指标。而在确定SPI时,直接以损伤结构的能力谱为基础,抗震性能残余率R的评估更加保守且计算简单。考虑锈蚀后中等破坏X-D3框架的R值为0.77,比同等震损程度的D-3降低了8.0%,说明评估既有损伤结构的抗震能力时钢筋锈蚀的影响不可忽略。
其他文献
miRNAs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疾病相关的miRNA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生物医学任务。考虑到通过传统的生物学实验识别miRNA-疾病关联耗时且费力,计算方法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现有的计算方法受生物数据的稀疏性与噪声影响,预测性能不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盛行,各种组学数据急剧增加,大量的生物网络不断涌现。如何高效的整合多网络信息、充分利
冷弯型钢(Cold Formed Steel,简称CFS)具有再生率高、施工方便等优点。与热轧钢相比,冷弯型钢在工程实践中更加经济高效,故在世界各地的中、低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冷弯型钢框架体系从低层到多层的不断发展,这类结构对冷弯钢构件的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构件延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冷弯型钢生产工艺简单,具有很大的开发及优化潜力,因此已有很多学者利用优化算法研究并设计出更具适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通过降低水胶比,优化颗粒级配、使用大量活性材料,其抗压强度超过120 MPa,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UHPC中水泥含量超过800 kg/m~3,硅灰含量超过150 kg/m~3。然而,由于水分、空间和物质传输等的限制,UHPC在反应28 d后仍含有大量未反应胶凝材料。在潮湿环境,尤其是高温高压的潮湿环境中,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建造的建筑多采用砖混结构形式,随着这些建筑的逐步拆除,将产生大量同时包含废弃砖块、废弃混凝土、砂浆块等多种复杂成分的建筑垃圾。考虑当前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大量采用按成分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的模式。因此,采用该类建筑垃圾制备的混合再生骨料成分较为复杂,性能稳定性差。添加混合再生骨料的再生混凝土(简称RAC)的抗裂性差、吸水性强,容易诱发钢筋锈蚀,严重影响构件或结构的安全性。玄武
结构振动控制历经40余年发展,各种类型的阻尼装置相继研发,这些阻尼装置均具有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阻尼墙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并被广泛应用,其抗震性能优良,耗能材料常为黏滞液体,存在密封件损耗、漏液、启动缓慢等缺点,力学性能与运行温度密切相关。电涡流阻尼具有无接触、无工作流体、启动灵敏、温度影响小等优点,有望改善阻尼墙的力学性能。齿轮齿条是一种常用的运动放大装置,性价比高,可有效提升电涡流阻尼的耗能效率
FOXM1(Forkhead box M1)是FOX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FOXM1在各种肿瘤中过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很早就将FOXM1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靶标,开发了一系列的FOXM1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肿瘤。有研究人员发现,有些来自FOXM1的多肽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这为抗肿瘤多肽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
砂浆中掺入环氧树脂可以改善浆体的保水性和流动性,但是环氧树脂模量低,受力过程中无法有效传递荷载,使砂浆强度降低。此外,为了适应寒冷地区及盐碱地区的工程修补,提高抗冻性和耐盐类侵蚀的能力对工程材料尤为重要。本文选用硅灰和粉煤灰两种掺合料,探究活性掺合料对环氧树脂修补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干燥收缩、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合SEM观察微观形貌和压汞法测试孔结构参数,分析环氧树脂砂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作为先进的新材料应用于新型装配式结构将具有强度高、自重小、施工性能好、耐久性高、设计自由度大等突出优点。利用新材料与新结构深度融合的同时,考虑到如今拆除房屋造成的废弃混凝土量大且再利用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资源紧张及环境恶化的现状应用了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简称RC),将废弃建筑垃圾
软磁材料是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而现代电子技术的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发展要求磁性元件适应其发展的需求,即要求软磁材料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高磁导率和低的磁损耗,从而使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SMCs)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软磁复合材料主要存在磁性能低和损耗高的两大不足,为此,本文采用原位反应法在金属(Fe-Si)粉末表面生成具有高电阻率的亚铁磁性绝缘层,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软磁复合材料,在保证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垃圾与日俱增。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手段,目前主要采用堆放和填埋的方式。然而,传统处置措施不仅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水泥稳定碎石因其自身优良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但由于基础建设对天然集料大量的需求,我国的公路建设正面临集料短缺的风险。另一方面,稻壳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产量巨大,将稻壳资源再利用于道路工程领域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