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X暗物质探测实验中超痕量氪测量系统研究及优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宇宙中除了普通的重子物质外,还存在着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在宇宙学的标准模型中,暗物质占宇宙总含量的26.8%。所以,暗物质探测是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基础物理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物理学家关于暗物质的本质有多种热门假说,其中认可度最高的候选者是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eakly Interaction Massive Particles,WIMPs)。因此如何直接探测WIMPs,就成了对科学家们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国家为了支持暗物质的探测,在四川锦屏山建立了第一个极深地下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CJPL)。2400米的岩石深度使得实验室具备了最优越的条件,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线及其次级粒子的本底影响。然而,在暗物质探测的实验中,氙中的杂质氪会扩散到整个探测器中,氪的放射性同位素氪-85的β衰变无法自屏蔽掉,产生的β粒子将对我们的实验造成不可忽略的电子反冲信号,所以氪的存在对于暗物质探测实验来讲是不可忽略的一大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超痕量氪测量系统,它的作用就是测量在氙中氪的含量。文章的开始先介绍暗物质和PandaX(The Particle and Astrophysical Xenon)系列实验。之后在控制气体流速等条件下,对已知浓度气体进行标定,对待测气体进行测量。本文针对氪测量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验及模拟研究,以达到氪气测量精度ppt(Kr/Xe=10~-1212 mol/mol)的量级。从而为四吨级液氙探测器实验提供高纯氙气,为实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操作设备的可靠运行都极大地依赖于对关键质量变量(主导变量)的实时测量。但由于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检测技术和经济成本的制约,往
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负载是动态变化的,网络中不同重要性的节点对于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一些关键节点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更大,例如网络塔、端点设备、信号增强
自从人类首次同时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天体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时代。她的出现使人类不仅可以看见宇宙而且可以聆听宇宙的声音,人类又多了一项探索宇宙的钥匙。然而双中子星合并后的产物是什么,仍然困扰的当代天体物理学界。本论文从假设双子星合并的产物是超大质量的磁星下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子星的r-mode不稳定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自从人们发现引力波可以通
目的:D3胚胎(卵裂期胚胎)是目前大多数生殖中心选择移植的胚胎,其胚胎质量是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称为
目的:1.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单指数模型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
目的: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而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
K_xMnFe(CN)_6晶体粉末是目前最具潜质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其不仅拥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还具备较高的工作电压。普鲁士蓝类似物开放而稳定的框架不仅在动力学上使离子扩散迅速,而且晶格应变低,往往有利于倍率和循环性能。虽然理论上该材料优势明显,但如何实现批量生产结构缺陷和杂质较少,并且电化学性能稳定的K_xMnFe(CN)_6仍是该材料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对正极材料进行掺杂并
近年来随着现代低音提琴在独奏方面的高速发展,双音音程在独奏低音提琴上的使用也愈发的被作曲家们所重视,频繁的出现了许多以双音构成主旋律的独奏曲目,双音的演奏技术困难,
采用同步触发下的倍频光栅相移技术对不稳定、不易控制的人体进行了快速的三维面型测量,设计并制作了用于同时触发光栅投影和图像采集的同步触发装置。利用倍频光栅相移技术对人体的五个部位进行三维测量,实现了人体待测部位表面每个取样点形貌高度的独立计算,解决了传统单一空间频率光栅相移技术中位相展开运算的路径依赖问题,减小了累积误差,大大提高测量精度。由于该项技术需采集大量各个空间频率下的条纹图像,因此要求实验
目的:本研究以巨噬细胞为靶细胞,探讨了感染依赖性抗原Tp0768的促炎机制,并筛选出Tp0768可能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为进一步揭示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用Tp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