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寄主广泛的夜蛾科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大豆和紫花苜蓿等作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甜菜夜蛾已对包括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类型的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很多常规杀虫剂已很难控制其危害。迄今为止,对甜菜夜蛾抗药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抗性监测及一些抗性生化机理的研究,而对抗性产生的分子机理研究甚少。菊酯类农药曾经有效地控制了甜菜夜蛾的危害,但是像其它昆虫一样,甜菜夜蛾对这类药剂的抗性发展非常迅速。为此,我们从田间采集菊酯类农药抗性甜菜夜蛾,先在室内进行抗性筛选,然后通过多次回交、自交、选育获得了甜菜夜蛾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并继续筛选了3年,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已经高达3万多倍。本文以甜菜夜蛾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研究。 用剂量对数-死亡几率值回归线分析法研究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正交和反交F1代的LC50值与敏感亲本的LC50值之比为524.8和520.2倍,经统计分析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对回交代和F2代进行卡方检验,确定为多基因控制;正反交后代的显性度分别为0.205、0.203,介于0~1之间,证明与抗性有关的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对室内抗性品系和武汉品系(田间采集的甜菜夜蛾)进行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抗高效氯氟氰菊酯种群对溴氰菊脂、硫丹都有高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87119.3和23242.3,对辛硫磷有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6.4;同样,武汉品系对高校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硫丹都产生高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4075.667、939.530、3818.128,对辛硫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15.103。虽然两个品系对4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存在显著差异;两个品系之间的抗性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为室内筛选抗性品系>武汉品系,但是可以看出田间采集的品系对多种农药产生了高度的抗性。 用甜菜夜蛾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品系近等基因系,建立和优化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对分析过程中DNA提取、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经重复筛选得到四对引物组合,并对其扩增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96条带,扩增带数最多的是M58/E68,为116条;最少的是M58/E78,为79条带。不同引物对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比例有较大差异,最大的是M58/E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