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权力就有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对权力监督制约是权力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性质所决定,是避免人民权利受到损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消除权力腐败现象的客观需要。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求解决监督和制约权力使其不被滥用这一问题的途径。 在中国,权力监督制约制度由秦至清不断完善,成为封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封建监督制度在本质上维护君权,但其中不少方面,诸如监督权在机构、人事、职权方面的独立等,值得今日借鉴。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权力的监督制约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党员干部的自我监督;邓小平总结了毛泽东时代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应把监督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些理论和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西方,从洛克到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重要思想。“以权力制约权力”“绝对权力、绝对腐败”这些口号和理念成为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不无启发。 对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的权力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富中国特色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权力的核心地位。共产党既拥有领导权又是当然的执政党,在各类国家机关中,80%以上都是共产党员。因此,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构建对党组织及党员的权力监督制度问题。党的权力监督制度搞好了,整个权力的运转也就基本有序了。 基于此认识,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理顺党的领导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界定党的领导权的范围。其次,要搞好党内监督,一方面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党的内在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进党内民主,用制度保持党内权力的合理运转,避免党的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最后,要加强对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专靠自身监督缺乏外部监督,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很难切实有效地建立起来。权力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关键是要明确外部监督主体,依法赋予职权,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