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饱受腹痛、反酸等症状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多种多样,目前药物治疗抑制胃酸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案。时辰药理学研究发现人体的胃酸分泌具有时间节律特点,若针对胃酸释放峰值设计给药方案,就可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的目的。设计合适的脉冲给药系统,以制剂手段控制药物释放时间来配合人体胃酸分泌节律变化,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酸相关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其选择性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埃索美拉唑镁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市售制剂(耐信)推荐给药方案为早餐前服药一日一次,药效无法持续到夜间胃酸分泌高峰,容易引发夜间酸突破现象;若睡前增加一次服药,患者顺应性较差。课题设计参考日本武田公司上市的脉冲制剂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Dexilant)的产品特点和作用机制,以埃索美拉唑镁为模型药物设计脉冲微丸胶囊剂。课题依据Dexilant产品剖析结果,首先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离心法粉末层积上药制备含药丸芯;然后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依次包裹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两种不同pH依赖型肠溶微丸后按一定比例灌装胶囊,对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最后进行了自制的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与市售制剂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评价制剂在体内的释放行为。1市售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Dexilant产品剖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含量及释放度测定方法,通过专属性、线性和范围、日内日间精密度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右兰索拉唑在pH7.0PBS中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较高,辅料不干扰右兰索拉唑测定,方法满足测定要求。对Dexilant产品进行剖析,确定了胶囊内容物由数目比1:3的两种微丸组成,两种微丸外观、粒径与含量存在差异;胶囊壳为胃溶型材料;显微镜横切面观察和处方剖析结果表明,两种微丸均含有丸芯、药物层、隔离层、肠溶层四层结构,为膜控型微丸且药物层工艺为粉末层积法上药;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微丸120 min释放完全,微丸Ⅱ在50 min后开始释放,产生两次脉冲释药行为,为课题设计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提供依据。2埃索美拉哩镁含药丸芯的制备与质量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埃索美拉唑镁微丸含量及释放度的测定方法,通过专属性、线性和范围、日内日间精密度、回收率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镁在pH11.0 PBS中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较高、回收率较高,辅料不干扰埃索美拉唑镁测定,方法满足测定要求。课题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以总收率、目标收率、圆整度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工艺因素的单因素考察,确定空白丸芯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制得的空白丸芯圆整度高,收率为(82.1±2.00)%,目标收率为(51.1±3.11)%。以自制空白丸芯为母核,采用粉末层积上药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含药丸芯,以收率、粒径分布、圆整度和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优处方为空白丸芯:埃索美拉唑镁:微晶纤维素:蔗糖:碳酸镁: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150:20:15:35:8:2.4,粘合剂为3%HPMCE5水溶液;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轮盘转速200 rpm、喷液速度8 rpm、抛光时间3 min;按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三批微丸,制得的埃索美拉唑镁含药丸芯圆整度为0.94±0.01,收率为(98.0±0.42)%,目标收率为(81.5±0.83)%,药物含量为(8.03±0.06)%,说明处方工艺稳定,重现性好。3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在含药丸芯的基础上,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法,依次包裹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两种不同pH依赖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隔离层包衣液选择5%HPMC E5水溶液,以药物含量和外观为评价指标对隔离层增重进行筛选,确定肠溶微丸I隔离层增重8%,肠溶微丸Ⅱ隔离层增重5%。制备两种不同pH依赖型肠溶微丸,以释放度和耐酸度为评价指标对肠溶层增重进行筛选,确定肠溶微丸I选用尤特奇L30D-55作为肠溶材料,肠溶层增重30%;肠溶微丸Ⅱ选用尤特奇L100:S100 1:3混合物作为肠溶材料,肠溶层增重60%。重现性实验结果表明,三批肠溶微丸Ⅰ 15 min累积释放度均超过85%,三批肠溶微丸Ⅱ批间相似因子分别为79.49、72.97、91.11,认为肠溶微丸I和肠溶微丸Ⅱ体外溶出曲线相似,说明处方工艺稳定,重现性好。4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的制备及初步稳定性考察将制备的肠溶微丸Ⅰ和肠溶微丸Ⅱ按1:3的比例灌装胶囊即得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本章建立了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的质量标准,以装量差异、含量限度、释放度等为评价指标,对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装量平均值为(421.8±8.64)mg,装量在95.0~105.0%范围内;标示百分含量在95.0~105.0%范围内;重现批释放曲线批间相似因子为59.80、79.20、58.54,且20 min累积释放度不超过20%、50 min累积释放度不超过35%、105 min累积释放度不低于85%,认为肠溶微丸Ⅰ、肠溶微丸Ⅱ均释放完全且肠溶微丸Ⅱ无突释现象,满足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释放度要求,质量合格,处方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高温条件下含量降低4%;高湿度RH75%条件下肠溶微丸Ⅱ表面出现淡红色光泽,50 min累积释放度由(29.6±2.41)%变为(45.8±2.47)%;强光条件下肠溶微丸Ⅰ表面出现淡青色光泽,预示该制剂应避光于干燥阴凉处保存。5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本章建立了埃索美拉唑镁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方法满足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以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耐信)为对照,对自制脉冲微丸胶囊剂进行了 Wistar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的曲线,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供试组的 Tmax、Cmax、AUC 0-24h、MRT 0-24h、t1/2 分别为 2.00h 和 6.00h、1.79 mg/L 和 3.35 mg/L、25.24 mg/L*h、8.70 h、7.82 h;对照组的Tmax、Cmax、AUC0-24h、MRT0-24h、t1/2分别为 1.50h、3.47mg/L、20.54mg/L*h、7.57h、10.46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2%,两制剂生物等效。结果表明,相比较市售制剂,自制的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可以在体内产生先后两次脉冲释药行为,两次释放之间存在4h时滞,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针对脉冲释放特点重新设计给药方案为晚饭前服药一日一次,使制剂第二次脉冲释药峰与胃酸分泌高峰时间重合,更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综上所述,本课题制备的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满足设计需求,处方合理,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埃索美拉唑镁脉冲微丸胶囊剂具有二次脉冲释药特点,可以针对人体胃酸分泌时间节律性重新设计给药方案,更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