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阿富汗出生的美国人,卡勒德·胡塞尼是一名当代著名小说家。2003年7月,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自出版以来,小说引起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它被翻译成55种语言,在70多个国家陆续出版,并收获了许多奖项。小说连续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五年之久,并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131周。同时,它也是法国图书俱乐部和美国自由协会的推荐图书。2007年,小说被翻拍成同名电影。同年,作者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出版。2008年,卡勒德·胡塞尼于荣登全球最畅销作者榜首。小说《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少年阿米尔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迄今为止,许多学者已经从宗教争端、种族歧视、风筝形象、哈桑人物分析、背叛救赎主题和叙事策略等角度研究分析小说。然而贯穿小说始终的成长主题应该给予重视。《追风筝的人》中的成长主题在于主人公阿米尔通过战胜人类本性中的阴暗面,从而完成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之后逐步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发展。成长小说通常描述人物经历挫折与痛苦之后,在身体和心理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历程。成长小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为成长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和个人必经的生活阶段。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成长小说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角度解析《追风筝的人》,并从成长小说的内容、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探究小说是如何运用这一文学体裁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经历和救赎之旅的探究,描述他是如何理解过去的罪恶,战胜自身的弱点最终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成长。此外,风筝的形象对主题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视。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及《追风筝的人》的主要故事情节;接着介绍作为小说背景的国家——阿富汗;然后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此部小说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理论框架。这部分首先回顾成长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然后介绍成长小说的定义及其在内容、人物和结构设置这三方面所具有的普遍特点;最后评断《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第二章从内容方面分析该部小说中所体现的成长小说特征。这部分首先介绍成长小说具有自传性因素,包括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冲突。小说中的自传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阿富汗是小说的背景同时又是作者的故乡;二是主人公和作者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经历。接着介绍主人公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快乐童年、追风筝比赛、逃亡到美国和美国新生活。最后呈现主人公经历的冲突。第三章从人物方面分析该部小说中所体现的成长小说特征。成长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包括正面、负面引路人和精神伙伴,他们影响并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面引路人为阿米尔的成长树立好榜样;负面引路人帮助阿米尔分清善恶;精神伙伴陪伴见证阿米尔的成长历程。第四章从结构方面分析该小说中所体现的成长小说特征。小说中具有的开放式结局,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和象征手法,这些都符合成长小说的特征。第三部分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总结前面的论述,并总结本文的现实社会意义。从以上的内容、人物和结构设置分析,《追风筝的人》符合传统成长小说的特点,因此可以被定义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此外,阿米尔的成长经历对正在经历困惑的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成长小说角度解析《追风筝的人》。本文意义在于丰富对此部小说的研究,从而拓宽成长小说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