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食用茶叶的国家。茶叶不仅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也是我国大宗的出口农产品。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近几年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茶叶质量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药的残留问题,成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质量安全状况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还直接决定了其在贸易中的竞争力。自2000年以来,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幅度扩大了农药检测范围,提高了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以及提高或增设有害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等检测指标,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由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缺陷,造成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高、茶叶出口屡屡碰壁。因此研究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对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和我国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产品茶叶的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茶叶质量问题本身的笼统研究,对整个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研究也不深入。本文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深入研究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首先运用“柠檬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理论,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其次研究了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了产生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找出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我国茶叶质量产生问题的根源。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系不顺、标准体系不完善、认证体系不系统、检验检测体系不成熟、资金投入不足,科技转化率低。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找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明晰了我国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思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通过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理清了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各个子系统的现状,找出各个子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地构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提出建议,同时能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茶叶质量安全做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