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从古到今有许多经典名著,思想深刻并且技艺高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文学经典的接受要求阅读者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并且透过文字这个载体来阅读。如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众对文学的需求更多的呈现一种速食性与消费型的形态,大众对审美追求出现了新的转变:审美与生活互渗、审美媒介多样化竞争,审美文化多元化。人们对传统文字文本的阅读大大减少,更多追求一种视觉化、影像化的文化消遣。影视文本严重冲击着文学文本,文学的中心话语权逐渐消失,文学创作者原有的精英立场与启蒙任务被挑战。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获得阅读,实现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必须寻求突破。所幸,影视文化不只是对文学形成冲击,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文学文本一次新的发展契机。影视剧的发展从一开始便与文学联姻,将文学作品搬上荧幕,丰富了影视的审美价值。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互文本性”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之所以能互为文本,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因为两者是不同的艺术种类,使用不同的审美媒介,使得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当代作家在面对影视化浪潮中,不得不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自身的地位。从精英立场向大众立场转变,从作家身份向编剧身份过渡。影视文本的成功带来文学文本的成功,形成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对文学文本的肆意改编,一味的以大众审美趣味为核心进行的影视文本的创作,无疑会损害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这也是当代作家的困惑与迷茫。这篇论文立足于对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一现象的分析,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些预测。首先是对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结缘的历程的回顾;接着是对文学与影视结缘的可行性的分析,即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分析;对改编现状的综述,对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互文本性”的分析,并将文学作品的改编现象具体分为几个种类,进行分析。通过影视与文学的互动的利弊分析,进一步分析文学与影视联姻对中国当代文学长远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在影视成为大众主要的文化需求与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应该如何立足与发展,作家应该如何正确定位使作品被大众所接受,并且揭示在影视技术的冲击下,文学应该广泛吸取影视的有益手段与技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文学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