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新趋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从古到今有许多经典名著,思想深刻并且技艺高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文学经典的接受要求阅读者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并且透过文字这个载体来阅读。如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众对文学的需求更多的呈现一种速食性与消费型的形态,大众对审美追求出现了新的转变:审美与生活互渗、审美媒介多样化竞争,审美文化多元化。人们对传统文字文本的阅读大大减少,更多追求一种视觉化、影像化的文化消遣。影视文本严重冲击着文学文本,文学的中心话语权逐渐消失,文学创作者原有的精英立场与启蒙任务被挑战。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获得阅读,实现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必须寻求突破。所幸,影视文化不只是对文学形成冲击,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文学文本一次新的发展契机。影视剧的发展从一开始便与文学联姻,将文学作品搬上荧幕,丰富了影视的审美价值。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互文本性”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之所以能互为文本,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因为两者是不同的艺术种类,使用不同的审美媒介,使得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当代作家在面对影视化浪潮中,不得不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自身的地位。从精英立场向大众立场转变,从作家身份向编剧身份过渡。影视文本的成功带来文学文本的成功,形成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对文学文本的肆意改编,一味的以大众审美趣味为核心进行的影视文本的创作,无疑会损害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这也是当代作家的困惑与迷茫。这篇论文立足于对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一现象的分析,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些预测。首先是对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结缘的历程的回顾;接着是对文学与影视结缘的可行性的分析,即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分析;对改编现状的综述,对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互文本性”的分析,并将文学作品的改编现象具体分为几个种类,进行分析。通过影视与文学的互动的利弊分析,进一步分析文学与影视联姻对中国当代文学长远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在影视成为大众主要的文化需求与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应该如何立足与发展,作家应该如何正确定位使作品被大众所接受,并且揭示在影视技术的冲击下,文学应该广泛吸取影视的有益手段与技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文学的表达。
其他文献
“你好,我是××报记者,想了解一下××事情是怎么回事”,采访对象介绍了情况后,马上就是一句“谢谢,再见”。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两者密不可分。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偏向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战略,对农村金融的直接干预以及农村金融自身的系
生猪定点屠宰与集中检疫是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餐桌安全的关键环节。云南省金平县历经多次探索实践,使得县域内的生猪
<正>搭讪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哦,有人搭得很蹩脚,有人却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了,大家来学习一下先呀!1.一天去自习,有个陌生的男生叫住我,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没事,你好白啊,我
期刊
【正】 一、现代和声问题:由于二十世纪的和声不再囿于调性音乐中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和以功能理论为依据的进行原则,因此和声的定义只能指音乐织体各音在纵向和横向关系上如
影视旅游是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类新兴的专项旅游产品。它是影视文化和旅游的交叉产物,是影视业和旅游业高度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影视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
1834年,第一篇以中国文字刊出的新闻学讨论文章——《新闻纸略论》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上刊出,标志着中国新闻思想启蒙阶段的开始。早期,西人在华办报者于《东西洋考每月统
劳动力的迁移行为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同样牵涉到成本和收益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力迁移模型,并针对模型列出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日化行业是我国轻工业对外开放较早的竞争性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英国联合利华、美国P&G、德国汉高等国际著名日化跨国企业都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日化
<正>最近有个好玩的事,微信上某眼镜店的配装师傅在感叹:"做导购的男同事不是已婚就是已有女朋友,好吧,我、公司另一个做配装的,还有一个做验光的一起来过这个光棍节!"这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