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保障国有资产,加强干部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日益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重视。随着有关法律、规定的相继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目前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文章众多,而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对象限定于地质勘查事业单位(简称地勘事业单位),旨在对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专题研究,以期提出改进和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本文所研究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交叉体,是兼具事业和国有企业特点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历经十余年的地勘经济改革,地勘事业单位已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转变成差额拨款单位,并且逐步走上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道路。在性质上,地勘事业单位正处于从依赖财政拨款的纯事业单位向自给自足的国有企业转变的过渡期。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地勘事业单位不再单纯承担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更多的是面向市场提供商业性地质勘查服务。现在的地勘单位除承担少量财政资金安排的地质勘查项目外,大量的人员、资产都投入到开展矿产开发、勘查施工及其它多种经营产业。由此,对地勘事业单位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满足事业单位对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等的审计要求,同时还要完成国有企业的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责任的考核要求,可以说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体。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发布与实施,地质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完善对地勘事业单位的监督与控制,以促进地勘经济平稳发展,势必引起地勘事业单位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研究地勘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勘单位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人事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本文在介绍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地勘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和生产经营特点,分别对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及依据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地勘事业单位实施现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完善地勘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对策。全文共分五章,简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分析了地勘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及其现实需要,就相关学者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论述。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性质紧密相关,因此根据审计的对象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有所差异,进而确立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概述。本章首先论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动力来源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是为满足国家监督的需要。其次阐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引出对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第三章:地勘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本章对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况、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进行阐述。本文认为地勘事业单位已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审计成果和经验,但仍处于制度建设和完善阶段。并将地勘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划分成三个层次,依次是:维护财经法纪、提高企业化经营效益、完善单位经营管理体制。笔者结合地勘事业单位特点从九个方面对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了地勘事业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第四章: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本章针对地勘事业单位在自身环境和审计制度上的不完善,着重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经济责任审计滞后、职能缺失,审计方法局限,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第五章:解决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本章就前一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按“主辅分离”原则完善地勘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加快地勘会计制度与事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接轨,建立动态审计机制,建立“三项机制”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效能的发挥,倡导审计人员内外合力、不断提高地勘单位审计水平,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在研究角度和选题上具有新颖性。笔者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多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提出的,以地勘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却很少。本文直接将经济责任审计和转型中的地勘事业单位结合起来,作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其次,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笔者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发现,作为非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体制、管理环境上均受到了影响,审计目标及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有所不同,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地勘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改进意见,对完善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行了有益尝试,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