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柄维管束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及关键基因挖掘

来源 :孙高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穗柄维管束(peduncle vascular bundle,PVB)系统在光合产物、营养物质和水分向穗子运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籽粒产量。然而,不同玉米品系中的PVB-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分别以先玉335 RIL群体(PH4CV×PH6WC)、郑单958 RIL群体(Zheng58×Chang7-2)和一个关联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密度的SNP标记,分别对15个PVB-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合玉米穗柄伸长过程的比较转录组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从关键QTL中筛选出3个重点候选基因。同时,通过突变体进一步验证了重要候选基因Zm VLN2。主要结果如下:1.玉米PVB-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自然变异:分别对不同环境的RIL群体和关联群体的15个PVB-相关性状进行表型统计分析。PVB-相关性状在不同环境中均存在广泛的变异。绝大部分PVB-相关性状的表型呈现出正态分布,少数性状呈现出偏正态分布,表明它们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适合做进一步的研究。2.连锁分析共鉴定到132个与15个PVB-相关性状有关QTL:对2017年原阳(17YY)和2017年永城(17YC)地点的RIL群体的15个PVB-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共发现132个QTL。先玉335 RIL群体在17YC、17YY和这两个环境的联合(BLUP)分别鉴定到29、27和25个QTL;郑单958 RIL群体在这三个环境分别鉴定到31、34和33个QTL。在不同的环境中,先玉335和郑单958 RIL群体分别发现9个和17个共定位QTL。两个群体间发现7个共定位QTL(CoQTL2、CoQTL4、CoQTL7、CoQTL10、CoQTL11、CoQTL13和CoQTL14),涉及到穗柄长(LEH)、维管束总数(TNVB)、单个大维管束面积(ASLVB)、单个小维管束面积(ASSVB)、小维管束总面积(ASVB)和维管束密度(DVB)。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223个与15个PVB-相关性状有关的SNPs标记:以386份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结合0.56M高质量的SNP基因型,分别对17YC、2020年开封(20KF)、2020年原阳(20YY)和BLUP(20KF和20YY)下的PVB-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P≤3.93×10-6条件下,17YC、20KF、20YY和BLUP分别鉴定到14、88、55和66个SNP性状关联位点。这些SNP分别涉及9、41、27和28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分别为8.84%-11.51%、8.63%-14.09%、8.74%-13.21%和8.34%-12.11%。有21个QTL同时在至少两个环境中共定位。4.不同群体间鉴定到9个共定位QTL:通过比较发现,先玉335 RIL群体与郑单958 RIL群体之间共存在7个共定位QTL。先玉335 RIL群体中的q PVB1-11a和q PVB3-4a分别与关联群体中的q PVB12c和q PVB26c共定位。这两组共定位QTL涉及穗柄长(LEH)、穗柄节间数(LNEH)、单节间长(SLL)、大维管束数(NLVB)、小维管束数(NSVB)、维管束总数(TNVB)、小维管束总面积(ASVB)和大维管束总面积(ALVB)。郑单958 RIL群体与关联群体之间不存在共定位QTL。此外,q PVB12c和q PVB1-11a再次与已经报导的q SL CIK-1-1发生重叠。q SL CIK-1-1由CI7/K22 RIL群体鉴定到,与LEH有关。这些结果也表明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5.候选基因关联分析鉴定到3个与NSVB或LEH相关的关键基因:根据基因的功能注释,我们首先从共定位QTL(q PVB12c、q PVB47c、q PVB56c和q PVB61c)中分别筛选出一个候选基因(GRMZM2G045781、GRMZM2G386971、GRMZM2G007404和GRMZM2G038401)。连锁分析与比较转录组分析(RNA-seq)相结合,从共定位q PVB4-11a中筛选出一个候选基因GRMZM2G028980。另外,从17YC环境鉴定的重要位点q PVB63c中筛选出一个候选基因(GRMZM2G180988)。通过对这6个基因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GRMZM2G180988是影响小维管束数量(NSVB)的关键基因,GRMZM2G028980和GRMZM2G045781都是影响穗柄长(LEH)的重要基因。6.GRMZM2G180988(Zm VLN2)是q PVB63c中的功能基因:根据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结果,从EMS突变体文库获得B73突变体(MutSample:EMS4-0afc18)。方差分析表明,小维管束数量(NSVB)在WT和Zmvln2之间的P值为1.92e-05,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表明,GRMZM2G180988(Zmvln2)可能是q PVB63c中的功能基因。Zmvln2的单倍型分析表明,Hap1与Hap2之间的NSVB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P=3.02e-07)。根据温带、热带/亚热带来源和育种材料来源,我们对单倍型中的自交系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Hap1和Hap2中的热带/亚热带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58.66%和11.36%,Hap2主要由China优良自交系组成(29/44)。说明Zmvln2在玉米的驯化和遗传改良过程中均受到了选择。总之,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了解PVB-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而且为玉米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饱和碳-碳键是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化学键,发展温和的饱和碳-碳键的构建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烯烃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同时也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主要产品。此外,碳碳双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多种催化手段进行选择性转化。近年来,使用过渡金属催化烯烃氢化烷基化反应已经成为构建C(sp3)-C(sp3)键的有效策略。在第一章中,本论文总结了多种廉价金属(Fe,Co,Ni,Cu)催化烯烃氢化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进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是对包含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一种无损检测手段。由于能够用于物质结构解析以及自旋动力学演化行为研究,EPR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快速的发展。目前为止,该技术已经实现在物理、化学、生物和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用于实现EPR检测的仪器被称为EPR谱仪,该谱仪包含静磁场系统、微波桥系统、探头以及控制与读出系统等诸
<正>3月8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编委会公布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第9版),《皮革科学与工程》再次成功入选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类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2008、2011、2017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第四次入选。
期刊
学位
穿孔毒素(Pore-forming toxins,PFTs)是许多致病菌所共有的一种蛋白家族,在致病菌对宿主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FTs家族成员通过在宿主细胞膜上形成跨膜孔道结构来引起细胞的裂解。PFTs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的过程虽已被熟知,但在该过程中PFTs所依赖的宿主因子及其分子机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以PFTs家族中具有强细胞毒性的猪链球菌溶血素(Suilysin,Sly)为代表,利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