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在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条件下,观测强迫症患者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来探讨生物反馈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的强迫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入组标准:符合DSM-4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得分>12分;年龄15—45岁。排除标准:有物质滥用;合并其他精神病,并处于急性期;妊娠妇女;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器质性疾患;存在严重智力缺陷;反复解释仍不理解生物反馈信息的意义。两组病人均使用药物治疗与森田疗法。试验组做生物反馈,对照组做模拟生物反馈(在生物反馈治疗室内进行,体位为半卧位,治疗时间每次半小时,测额肌肌电值,无提示语,无背景音乐)。对病人的处理分两部分。一、心理指标的采集。测查并记录全部入组病人的心理指标,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查均在确诊后的第二天上午进行。此后再测查并记录3次上述量表的得分。时间分别安排在治疗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均安排在上午。测查者均为患者的主管医师和上级主治医师。两组病人治疗满三个月后由患者、家属和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症状的减轻、社会功能的恢复、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改善。二、生理指标的采集。试验组病人从确诊第二天开始做生物反馈。第一个疗程共做8次,每隔1天做一次,采用模式为渐进性放松模式。之后,进入第二个疗程,共做7次,每隔1天做一次,采用模式为自律训练模式。对照组病人从确诊第二天开始做模拟生物反馈。共做15次,每隔1天做一次。两组病人均记录平均肌电值,平均肌电值由电脑测算。此后开始做系统脱敏治疗,即用致敏源引发症状,然后帮助患者耐受。两组病人均每周做两次。试验组病人做完系统脱敏治疗后做渐进性放松模式的生物反馈。对照组病人做完系统脱敏治疗后做模拟生物反馈。两组病人系统脱敏治疗共做16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提高致敏源的刺激强度。每次均测量并记录平均肌电值,疗前和疗后的心率和血压,上述两个指标由值班护士测量。所有数据均应用SAS8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为同源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入组50例患(男性23例,女性27例)。两组在选用药物、剂量及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5)。肌电值:入组时两组病人无显著性差异,在第一个疗程的后5次和第二个疗程的全部及系统脱敏治疗的后15次,试验组病人肌电值均较对照组病人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疗前疗后心率和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一个月后HAMA测查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得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HAMD和YBOCS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二个月后,两组病人HAMA、HAMD和YBOCS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三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YBOCS得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HAMA、HAMD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全面评价结果,试验组病人在症状减轻和社会功能恢复方面较对照组好。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改善方面,两组病人的表现接近。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并非时时刻刻存在,往往是身处能引发症状的环境或见到能引发症状的物品时才出现症状。所以治疗的关键是使病人受到刺激后知道如何应对,使出现的症状相对轻,进而不出现症状或少出现症状。故系统脱敏治疗在强迫症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系统脱敏治疗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痛苦,甚至可能出现冲动行为,有些病人不能耐受,而被迫中止治疗。生物反馈具有良好的抗焦虑的效果,已成定论。故本试验在给病人做完系统脱敏治疗后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痛苦和可能的冲动行为。强迫症患者中有约1/4的患者合并焦虑情绪,进行足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在治疗一个月后HAMA测查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得分低,有统计学意义。再次证明生物反馈具有抗焦虑疗效。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病人的焦虑、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病人,能更好的耐受系统脱敏治疗,表现为肌电值相对低,痛苦表情少。当病人接受了几次系统脱敏治疗后,病人产生了战胜症状的成就感,进而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本试验逐渐提高刺激的强度。使患者耐受刺激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症状减轻减少。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YBOCS得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生物反馈在治疗强迫症中起重要作用,可以缩短疗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疗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好。从主观讲,全部试验组病人都乐于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疗后他们都有轻松愉快地感觉。而且生物反馈易于操作,易于自我练习,安全无副作用。综上,生物反馈值得推广,应纳入强迫症的常规治疗范围中。